的动向就行了。赵永泰之前一直忍让,原因也在于此。现在合兴泰已经将大家绑到了一起,说是荣辱与共也不夸张,你以后也要注意这一点。”
“是的,父亲。另外,赵永泰已经十二岁了,是不是可以”
“嗯~!你先出面。另外,让几个丫头都去台州转转,太文静不好。”
“是!听说他把身边的小丫鬟都放到学堂里读书去了,学堂里的男女孩子也都混编在一起上课。想来他应该喜欢有才学的。几个丫头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在那学堂里就读一下?”
“也好。你安排一下。”
几天后,明智学堂里来了一批青春亮丽的女孩子和几个小男孩,他们是各家派来进学堂就读的。
听到这事儿的赵永泰一阵心烦:这开学都两个多月了,你们就不能早点儿?这语文、历史还好说,估计差不多都能强过那些一年级生,但这数学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家的小孩儿怎么男女比例差距这么大?他哪里知道,这几个男孩儿都是属于家族里隔得比较远的那种家庭的子女,只是单安排女孩子目的有点儿太明显了,加了几个男孩儿掩饰一下。不过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进学堂,毕业后进入商行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所以这些家庭也不排斥。但是因为明智学堂一直是接受工匠、下人的子女入学,所以那些自认为有点儿身份地位的家庭,都不愿意送孩子来学堂就读,以至于这次男孩子比较少。以后,这些男孩子都在商行里获得了较高的职位,让他们和家人庆幸不已,也让这时不愿意来的各家后悔不已。当然,这是后话。
这时,正好舒雅端茶进来。看到她,赵永泰眼睛一亮:有了。“舒雅,这里有几个新进学堂的女孩子,你先给她们补补数学。免得他们进学堂什么都听不懂。”
“好的,少爷。”舒雅已经是三年级生了,空闲的时间多了一些,她就经常回来继续当她的小丫鬟。理由还挺充足:可以就近请教学习。
因为连续两期人数剧增,所以明智学堂已经搬到了城南一个新建的大院里,赵府旁边的小院也就空了下来,各家派来的插班生就被安排在这里补习。但让赵永泰再次始料未及的是,听说了这个地方的存在后,附近一些大族也不断派出家族子弟前来插班就读。他们现在无法加入合兴泰,但是合兴泰的迅速壮大却是看在大家眼里。以前的明智学堂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让家族子弟前来,现在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地方,那就没有身份的问题了。现在让孩子和这几个家族的子弟在一起学习,这样可以与几大家族增进感情,说不定以后会有机会搭上合兴泰的大船。
就这样,因为不断有插班生前来,这个临时补习班最后演变成了一个专供大族核心子弟学习的学堂,它虽然也挂着明智学堂的牌子,却被人叫做明智学堂内院,原来的学堂被叫做明智学堂外院。对于出现这样明显的等级划分,赵永泰只能无奈的默认了。毕竟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也让民众内心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改变的。而且就算是在现代社会,等级也依然顽强地存在着,不是吗!
天启六年十一月,这个院子再次挂上了明智学堂的牌子。明智学堂内院的出现,让各大户豪族有了可以正大光明地接近合兴泰五大家族的机会。不断出现的插班生让赵永泰不得不发出公告,说明学堂一律在八月接收新生,其余时间概不接待。
这时,赵永泰才发现,自己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建了一个学堂和一个大型书院。这种建校速度自己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甚至都记不清这两个学校是怎么建起来的,好像突然有一天大家就说可以挂牌成立了。
好吧,既然都是核心子弟,那家里肯定都很有钱了,收费太便宜岂不是让他们也没有面子。赵永泰绞尽脑汁列出了一大堆收费项目:服装费、公寓费、伙食费还有择校费,看得各位老师瞠目结舌:这是学堂吗?这是少爷吗?为什么前后反差那么大?在以后,内院的收入甚至补贴了外院的一半开销。当然,统一的绸缎校服、豪华公寓、精美菜肴也成为内院的几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