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别怕有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
已经注定了。

    张新不知道为什么,忽然间对于社会,对于人性越来越容易引发自己的悲悯和思考。

    老黄的一句话打断了张新的思考:“我估计赃物大部分可能还在小区内部,里面住户虽成分比较复杂,小区民警虽然大多熟悉,但也是有心无力。排查起来很困难,我觉得还是得从赃物上下手。那窃贼跟搬家似的,不光现金、金器、珠宝、存折、电脑什么的,连家用电器都偷了毕竟赃物特征比较明显嘛。”

    张新道:“这事还得靠领导,安排大家伙都帮忙,那些收废品人员应该是第一排查监控对象。两个月前在鞍山市也发生过一系列类似的盗窃案件。我总结了这个团伙的几个特点,说出来老黄你给指点指点,第一,这个盗窃团伙很专业,分工明确。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痕迹、指纹,目击者。第二,这个团伙肯定最近很缺钱,不论处于被雇佣的目的还是纯粹的盗窃,我相信没有团伙敢这么顶风接连作案。而且做的都是大案,每一笔至少都是上万的。这是大案,我觉得肯定要向领导汇报,最好由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

    老黄笑道:“成立了专案组还要我们干什么?如果什么案子都要靠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那他们不忙死了。还是先向队长汇报吧,初期侦查的信息搜集差不多了,开个案情分析会,确定一下具体侦查方向,让领导给安排任务吧。”

    张新挠挠头道:“对,我也不是领导。还是让领导头疼去吧。”

    第五章 王老板和崇老头

    淮城城东十里庙,这里仍然属于刑警三中队的辖区。张新被领导派往这里与一个常年收废品的老人接触。名园小区连环盗窃案没有半点线索,只能用传统方法从赃物调查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先要调查废品收购站,因为这里往往是销赃的第一选择路线,但对于这么专业的盗窃团伙来看,想从这里找到线索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不仅如此,近些年公安机关对于废品收购站的管理也是日益严格,他们也不愿意做那些高风险的事,仅仅靠开废品收购站已经足够致富了,苦的反而是送废品来卖的那些整天穿梭在大街上的人,这些人经常兼职环卫工人,靠乞讨,捡废品来度过艰难的一天。

    十里废品收购站,门前的废品堆放井井有条,并且还留下了大片的空地以供废品整理,真正大量的废品在后院。

    张新向前台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之后就看见一个西装笔挺的老板面带笑意地走了过来。此时,或者我们可以将这间看起来很有秩序的废品收购站换一个时尚的称谓“资源再利用中心”。

    老板姓王,五十岁上下的年纪,穿着休闲西装,温文儒雅,看起来很有文化。走进办公室,一眼望去,有时尚的办公桌,在老板椅的后面有座书橱,里面有不少相当厚的“大部头”。张新隐隐看到牛津英语词典的字样,心想难道这还是一个可以出口创外汇的废品收购站?抬头就可以看到办公室里悬挂着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这也是掌权者的时尚,在他们的私人地方往往很容易看到同样的这一幅字。

    王老板伸出手笑眯眯道:“我是这里的负责人,有什么事警官就直说吧。”

    张新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知道王老板的人面比较广,对于整个淮城的资源再利用行业也非常熟悉,我们这边有一个清单,希望王老板能够配合我们,发现清单上的东西时候可以通知我们。这是我们局里发出的通知。”

    王老板依旧保持风度翩翩的笑容:“那没有问题的,配合警察办案嘛,是我们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十里庙也是隶属于华夏集团的,整个华国谁不知道,我们华夏集团是最支持政府工作的了。我会安排好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张新立马觉得无趣了,这还没说几句话,也没客气地请喝杯茶啥的,就要开始撵人走了啊?这个王老板也太……不过的确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告辞了。

    其实王老板原本没有必要见张新这个小警员的,作为一个纳税大户,环保标兵,经常跟市委领导接触并隶属于华夏集团的企业负责人,能亲自见张新已经是一个很给面子的行为了。但是人往往是这样的不能从多面考虑问题,总是期盼得到更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