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日益出众,不论军事民生还是其它工艺技术,都有发明出现,为汉武一朝的经济和军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面不能不说有陈娇的功绩。
可是在这里我们有两个疑问?
第一,陈娇,作为一个贵族小姐,是如何掌握格致物理方面的知识,成为一代大家的?
第二,刘彻既然重视陈娇的能力,他为什么到元朔年间才想起来重用阿娇啊?
其实,我们提过,陈皇后是一位百科书式学者是让人不可置信的。因为,在当时,女子讲究的德容言行也好,男子讲究君子六艺也好,墨家学派的知识算是相当冷门的,而且,陈娇不光擅长墨门知识,她对农家、法家、纵横家等冷门学科也有涉猎。我们说,天哪,难道阿娇是个女学究吗?
显然不是啊,阿娇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她可没有一天看书看到晚,谈恋爱、对付情敌、生孩子、教弟弟,忙得很呢,生活事业两不误,和刘彻很像。
现在我们回到第一个问题,阿娇是什么时候,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呢?
我们回顾一下阿娇的人生轨迹:童年时期,出入宫廷,与刘彻青梅竹马;少年时期在堂邑侯府生活;青年时期生活在宫廷,建元5年迁居甘泉宫;元光五年,退居长门宫;元朔2年,回宫,接管墨门。
如果我们考虑到陈娇的性格和生活环境,就可以发现陈娇是有条件也有时间来学习的,而阿娇的性格和资质也使我们的推断有了支持。
阿娇的生活环境是相对封闭的,一入侯门深似海,何况皇宫呢?阿娇生活的社会阶层是高高在上的,而对生活在其中的贵族女子来说,生活赋予她们的恐怕就是帷幕之后的压抑与无聊了。但是,在另一个角度,生活在社会的最高层,也就有机会获得最大的知识资源。
文帝景帝,还有武帝,都曾经举贤。中国从来都不缺乏人才,也就从来不缺乏老师,尤其对有心学习的贵族子弟来说。
阿娇从来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温婉女子,她个性张扬而执著,有求知yu望和治学的严谨,而且她还有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可以相信,在那个年代,如果陈娇对什么感到兴趣,她是不会因为这不是妇道的必修课程而放弃的。而且因为她身份的特别,她有任性的资格来学习。
再有,阿娇在被废之前有好几年的时间别居甘泉宫,与汉武帝分居,那么在这段时间她又是如何打发漫长而孤单的时光呢?如果是一般的女子,也许是写两首宫怨诗,但如果是阿娇,她就会置身于书海。
其次,我有一个假设,请大家来评判。那就是,刘彻在元朔二年之前可能恰恰不知道阿娇在格致方面的造诣,或者是他模模糊糊的知道阿娇可能在学习什么,但是并没有注意。直到后来的一个触因,使他下决心接回阿娇。
刘彻接回废后有没有感情的因素?有。但是他接回阿娇是不是只是因为感情?不会。汉武帝是一个完帝王啊,他做的任何事首先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权力。那么,明知道接回阿娇会使政治局面变得复杂,又是什么使他下定决心来接回阿娇呢?
那氏《史记》中夹杂着作者这样一段猜测:
“元光六年冬以来,我大汉多新奇之物,先有彭城煤行发于楚,后有墨门复兴于辽东。此二者今皆已收为朝廷所用,造福天下百姓。私以为此二者或皆与陈后有干。陈后义弟,纪稹,后以军功封冠世侯者,尝与人言,辽东城为其幼时习文练武,而彭城乃其与陈后初遇之所。或曰,后失其位,自放逐之,辗转民间,乃有所为。惜长门岁月乃帝后绝口不言之秘,此事遂成千古之谜。”
司马迁从来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以如此大胆臆断的时候。如果说他是想当然的写,他又明确的提出了纪缜。纪缜的身世很离奇,出生于楚国,被汉武帝从辽东召回,按理说他是不可能与长门宫中的阿娇有一丁点关系的,但他说自己是在彭城被阿娇收养的。那么,这里有没有什么猫腻呢?不像。纪缜性格谦谨,八面玲珑,他自小出入宫廷,宫中宫女众多,臣子出入宫廷时很容易出问题的。但是纪缜对待女子有礼而疏离,哪怕是在宴会的时候,也不会去看任何一个宫女,从来都符合自己臣子的身份。而他对待阿娇却是十分的亲近而尊敬,犹如对待长姐生母,发自内心。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之好,胜过亲姐弟。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只有在真正的信赖敬爱他人时才会亲近这个人。所以,纪缜与阿娇的关系真如他自己说的是阿娇收养的他。
因此,又有荀悦《汉纪》云:故长门宫为长公主嫖所建,后既徙长门,乃从间道逸,从陕侯李希至彭城,治煤铁,不逾年而巨富,又建辽东,置饥民数千,墨门亦以此兴。主父偃上书徙天下豪富于茂陵,后遂徙茂陵,上知之,乃载以还宫。
这里就肯定的说阿娇曾经逃离冷宫,做出了一番大事业,结合《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彭城陈皎,辽东城初捷,墨门大兴,阿娇确实脱胎换骨,令刘彻刮目相看。如果自己的前妻有这样的能量,刘彻确实不会让阿娇脱离控制,他一定会充分挖掘阿娇的潜能为他的事业添砖加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