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原在1926年10月正式入学,学习科目有步、炮、工、经理四科,计入伍生达4400余人。其学生来源广及缅甸、越南、朝鲜、南洋群岛等地。但这六期学生与五期学生一样,亦因国共分裂与斗争和地方势力的破坏,使学生星散特多,留在黄埔本校的学生至1929年2月毕业者仅718人。为与南京本校六期一总队有别,该期称黄埔六期二总队。
南京六期,1927年底,在南京原拟筹备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至1928年3月再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作黄埔本校的延续。而将原黄埔本校学生改作南京本校的预科生。首批学生是来源于黄埔本校招收的第六期入伍生。他们因国共分裂使学校一度陷于停顿而分散各地。至1928年初,陆续应南京本校和同学会之召而陆续到杭州集中受训,计有1026人。不久转往南京受训,故称南京六期学生。另有部份在南京新考取入伍的学生,以及原长沙分校学生,武汉分校学生,学兵团学兵,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第十四军、四十四军军官讲习所学生及第二十六军军官团学员等,都相继并入本校,分成步兵第一、二、三、四大队、和炮兵大队、工兵大队、交通大队及辎重区队等,都编入第六期学生行列,使本期学生增至3534人,于1928年3月正式开学,1929年5月先后毕业。实计毕业生为3252人,称南京本校六期一总队,与黄埔本校六期二总队共计毕业生为3970人,统称为本校六期学生,都派往各地国民革命军中服务。
第七期
和第六期学生一样,亦有黄埔本校与南京本校两地学生之分:
黄埔七期学生,是1927年8月15日以原本校学生军和军士教导队学员资格,经考试入学,计1400人,称为预科生。1928年秋,第八路军干部学校学员也并入本校作入伍生入学,计人。两类学员都于1928年12月经升学考试,转为正式学生。学习科目分为步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四科,并续开外语班,按学生志愿与程度,分英、法、德、日四班授课。初期在沙河燕塘本校入伍生部开学,1929年4月才迁回黄埔本校上课。同年9月10日,蒋介石曾以国民政府名义命令将该校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再加上“黄埔”二字,称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8月举行毕业考试,9月26日举行毕业典礼,经考试及格毕业生实为666人,称七期第二总队。
本期学生从1927年和1928年招收预科生和入伍生,至1930年9月毕业,正是军事当局酝酿规定本校学生修业时间为三年制之时。计这三年中,历经政治风云多变和地方各派势力互相争斗的影响,造成师生风潮迭起,也使学生星散不少。所以本期毕业人比原来招收的预科生和入伍生的入学人数减少1400余人。在1930年9月毕业生分发各地部队之际,黄埔本校却接到蒋介石9月7日电令:“在第七期业后,埔校着即停办”。因此,在校教职员工有的归并南京本校,有的发饷两个月遣散。至同年十月二十四日广州的黄埔本校就完结束。
南京七期,在1928年初应召到杭州受训的黄埔学生中,本有在黄埔招收的入伍生和预科生两部份。除第六期入伍生先期到南京考试升学为六期学生外,剩下的预科生就与杭州并来的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学生一起受训。1928年12月预科修业期满,经考试合格者,转到南京入学为七期正式学生。学习科目分步、骑、工、辎四科。在学时期,曾于1929年10月奉命出发武汉组成学生混成团,分驻各地担任警卫,教育课目实际陷于停顿。同年11月返校补课,12月经考试合格后毕业。计毕业生852人,称南京七期一总队。毕业后,主要分发到各地国民革命军中服务。
第八期
1930年5月在南京入校,成立入伍生团,计712人。编制与原黄埔时期入伍生团相同,而增设尉官班长,学生在学时间则延长为三年年制。其中规定学生在学限期,第一学年为入伍生教育,使之明了军队生活,熟谙军士以下勤务;第二、三学年为学生教育,学习各兵科初级将校必要之学术及指挥技能。并改革了传统的苏式和日式的教育,采用德式教育;规定各学生必须认学英、德、日三种外国语的其中一种。新的招生规定,须持高中毕业文凭方能报考,使学生在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得以保证。在此期间,另有1932年3月续办的武汉分校学生,并归本校。于是原南京本校学生分步兵、骑辎兵、炮兵、工兵、通讯兵五科,1933年5月毕业,5月20日举行毕业礼,毕业生505人,称南京八期一总队,原武汉分校学生则迟至11月毕业,计毕业生1240人,称南京八期二总队。两队毕业生合计为1745人。另一说为1774人。
这期学生在学时期,正是国家民族处在内忧外患日急的严重关头。国共两党之间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地方军阀与军阀的内战及日本帝国主义为大举侵华而发动东北“九#8226;一八”事变和上海“一#8226;二八”事变等,都相继爆发。在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