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东北后,庄继华对战区司令部中层军官进行了调整,最重要的变化是政治部。政治部是庄继华储备干部的部门,李之龙出任辽宁省主席后,他从政治部抽调了大批干部分赴辽宁各县,推行社会改革。
庄继华几乎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忘了指挥作战的任务下放给杜聿明,正如中岛康健预料的那样,他没有进攻朝鲜的打算,给杜聿明的命令是守住朝鲜境内五到十公里范围,保证大小丰满水电站的安就算完成任务。
杜聿明心有不甘,好容易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可没想到却是这样的任务坚决要求进一步向朝鲜内陆进攻,为此庄继华派徐祖贻飞到朝鲜安抚,不过最终还是向杜聿明作出让步,将攻击范围扩大到十到十五公里。
对于北满。庄继华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宋希濂统帅中央军居中杨森获得了庄继华的信任,统帅川军居西,处于陈G统帅的八路军之后,同时兼顾中蒙边境安,在东线则是杨C武统帅的八路军部队。
在辽宁地区,这个地区现在很微妙庄继华将四十九集团军和五十三集团军留在沈阳及其附近,郭勋祺兼任辽西警备司令,鲁瑞山兼任沈阳警备司令。
光复东北后,庄继华的办事风格变得比较强硬,上述一系列任命都上报军事委员会,可当军事委员会打算作出调整的话,庄继华就坚决反对反复电报,而且也绝不改变人选,最后蒋介石不得不同意。
蒋介石本打算从东北战区抽调四个集团军南下,可由于苏军的威胁和朝鲜的日军,他无法从东北战区抽调部队南下他曾经试图与庄继华商议,打算抽调四十九集团军和五十一集团军南下庄继华却推荐第五集团军和第一机械化集团军,这又是蒋介石不愿的,蒋介石只好就此作罢。
蒋介石将庄继华态度的变化归结为上次邓演达遇袭带来的愤怒,不过他依旧关注着东北地区,特别是邓演达和庄继华在东北的活动。
戴笠也很郁闷,在中统和军统之争中,庄继华一向支持军统,而且毫不忌讳,中统在五战区、江北战区、华北战区,活动非常艰难,每逢两统相争,庄继华毫无意外的支持军统。
可这次袭击#邓演达,激怒了庄继华,对军统的活动也开始限制起来,文强一个月内数次被叫到庄继华办公室训斥,文强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忍气吞声,请调报告一封接一封飞向重庆。
可戴笠就是不让他动,相反一直安慰他,让他继续在东北坚持。戴笠在最初还以为庄继华的愤怒是因为邓演达是他的老师,俩人感情较好,可事后细想,才惊出一身冷汗。
为什么会选择在东北袭击邓演达?而不是华北?除了除掉一个巨大威胁外,屎盆子还可以扣在庄继华身上,蒋介石可以就此免去他的战区司令,达到削藩的目的。
一石二鸟,不,很可能还有第三只鸟,这第三只鸟很可能就是他戴笠。
若刺杀成功,庄继华势必进行调查,若是查不出来到也罢了,可若查出蛛丝马迹,即便蒋介石将他保下来,军统局局长的位置也保不住。
想清楚后,戴笠感到阵阵后怕,他很想到东北来一趟,取得庄继华的谅解,可重庆的局势又让他抽无暇分身。社会上忽然兴起一股反对军统之风,几个参政员连续发起提案,要求取消军统,中止特务统治。
戴笠清楚这股风从何而来,最近一年,国各地成立了许多党派,对这些党派,军统无一例外进行监控,这就犯了众怒,这次袭击邓演达,虽然事情被压下去了,可人民联盟阵线却并没有就这样放过军统,属于该联盟的参政员连续提案,要求解散军统,随后民盟和李济深冯玉祥也一拥而上,一时间,大有将军统打成过街老鼠之势。
外部的压力,戴笠并不担心,让他担心的是来自蒋介石的压力。军统是戴笠一手缔造,各级干部要么是他提拔,要么是他培养,他就是这个庞大的情报机构的家长在局内说一不二,这就是他的王国。
现在军统下属成员不多,但外围成员却数量众多,整个军统人数高达几十万。
戴笠对蒋介石的了解同样极深,蒋介石猜忌庄继华的原因他也清楚,所以他不想继续在军统干,希望能换个位置将军统移植到警察局。
战争胜利在即,嗅觉敏感的人都已经感受到,经过七年浴血奋战,整个国家已经变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否则便会被边缘化被淘汰。
熊式辉也同样郁闷他想作的事情,如果没有庄继华的同意,他的任何一个政策都执行不下去,所有行辕中人都知道,行辕内真正的核心是冯诡。
熊式辉从关内带了一些人来这些人开始气势还挺高,没过多久,风头最劲的几个便被冯诡收拾了,其中一个还是熊式辉的亲属,熊式辉很想将他们保下来,冯诡却不动声色的将他卖官和指使亲属以低价收购没收财产的证据放在他面前时熊式辉彻底放弃了。
熊式辉完没有想到,东北行辕一成立庄继华便对他进行监控,掌握了如此多的证据,这些证据足以让他身败名裂。
制服了熊式辉后,庄继华开始着手对各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