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黑太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0章:南洋叛乱
近的驻军务必力遏制土著叛军的进攻。

    假设当地土著的大礼包与朱慈烺手里的捷克大礼包的召唤武器时间一样的话,那么其头目在“创业”初始阶段,每天也只能召唤出十辆坦克以及各种装甲车辆。

    这对大明王师几乎没太大的威胁,即使对方努力攒一周的坦克,最后也还得被大明王师直接拍死。

    反而是每月一次的舰队模式极其危险,一次就是一整支舰队,所以绝对不能让某只土著活到下个月……

    在巴东及周边地区叛乱的土著们也没想到明军反应如此之快,巴罗·苏罗萨以为明军主力都被澳州的敌人给吸引过去了。

    他的部队便可以在东印度群岛攻城略地了,然而这种顺风顺水的情况就坚持了三天,然后形势就发生了逆转。

    苏罗萨的舰队都在明打威海峡地区作战,也就是位于苏门答腊岛以西的海域。

    可明军是从苏门答腊岛以东打过来的,这就意味着他的海军根本掩护不了陆军和空军。

    除非对方打到海边了,不然就是瞪眼没辙,或许只能发射反舰导弹来打击对方了。

    宝贵的反舰导弹打一枚就少一枚,苏罗萨还想用这些宝贝来击溃明军舰队的进攻呢。

    叛军还妄图迅速夺取占碑,可在正面战场上,“黑虎”中型坦克远不是虎式坦克的对手。

    前者在两公里开外就被后者一炮开瓢,当众展示了飞炮塔的旷世绝技……

    不到四十吨的“黑虎”就是为低强度的武装冲突而研发出来的武器,根本就应付不了高强度对决。

    “小独角犀”轮式突击炮的攻防能力还不如“黑虎”坦克,“豹”式一炮就能将其打个透心凉。

    在损失了十余辆主战装备之后,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上万叛军不得不坐着皮卡往回跑。

    这里面只有五百多苏罗萨的士兵,其余都是选择投机下注的土著,打算进城捞一把。

    随着大队人马的败退,他们又遭到了明军攻击机、武装直升机、空中炮艇的追杀。

    损失了上百辆皮卡与重型卡车,人员伤亡高达上千人,真正体会到了“逃亡之旅”的含义。

    支援占碑战场的六架AC-235空中炮艇机则部被“狈”式中程防空系统(导弹最大射程四十公里)击落。

    “狈”式中程防空系统不算太先进,但打这种空中笨猪是毫无问题的。

    此时叛军没有战斗机且防空火力不强的致命弱点就彻底暴露出来了,所有飞行器都会遭到明军的暴打。

    在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之后,明军出动“王鹫”式战斗机、“剪尾鸢”攻击机、空中炮艇机对叛军的装甲车辆持续狂轰滥炸。

    参与围剿澳州叛军的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主力在两天内,便从澳州南部转场到了爪哇岛西部与马来半岛南部的诸多机场。

    不论是地面目标还是海面目标,只要对方防空火力孱弱,那就是大明飞行员们最为喜欢的猎物……

    大家也不会虚报战果,凡是摧毁的目标,都会当场拍照留念,不光能捞到战功和奖金,还是一个很好的饭桌吹嘘素材!

    尤其是摧毁战舰之后,目标所冒出的浓烟在万米高空都清晰可见,这种“人文景观”在照片上是非常清楚的。

    开战第一周,叛军的四艘“望加锡”级船坞登陆舰与八艘“宾图尼港”级坦克登陆舰便部被大明海空军联手击沉。

    “万鸦老”级护卫舰也被击沉了两艘,余下十艘只能在诸多岛屿之间四处躲避,免得被对方给团灭了。

    在叛军极盛时,也就控制了苏门答腊岛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积,也就是巴东以及周边地区而已。

    真到了大明王师发力之后,丧失了制空权的叛军也就只能被打得节节败退了,根本无法扭转战场上的颓势。

    叛军步兵倒是也装备了反坦克武器,然而依靠步兵与少量的坦克装甲车辆,完抵挡不住明军的猛攻。

    只要发现地面上有类似火力点的目标,明军战机便会投放炸弹或者导弹,除了暂时还没对巴东城采取地毯式空袭之外,该干的基本都干了。

    对于叛军步兵来说,最可怕的东西不是明军的坦克,而是火箭炮,一次齐射便可以打死他们数百甚至上千人。

    大明王师装备的“狮”式306毫米履带式火箭炮与“野猪”式133毫米轮式火箭炮,这两款武器堪称叛军的噩梦。

    一个火箭炮营一次齐射,便可以摧毁对面宽两三公里的防线,给己方的装甲部队撕开一个缺口出来。

    随后便是由攻击机与武装直升机掩护,装甲部队从缺口位置接**推式作业,这是叛军拼死也抵挡不了的突击行动。

    看似规模不是很大,但这里是苏门答腊,不是欧洲战场,叛军在初期本身就实力有限,与大明王师硬碰硬是毫无胜算的。

    他们选择避战的话,更是无处可逃,苏门答腊岛本身就是长条型的,装甲部队也不可能跟着步兵去丛林里打游击……

    刚开始还可以登船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