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0426 丧钟为谁而鸣
武门之变中确实大放异彩,可俩人都不幸战死。

    没有头面人物帮忙说话,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元从禁军空有三万人,还把守玄武门要地,却远不如其他军队那么有名的原因。

    说白了,你没有大老在前面带着,啥都不是。

    敬恒言的理想就是,他要当那个头面人物,要带领元从禁军崛起。

    那么千骑就是最适合他待的地方,既能学到真本领,又能结交一群未来的大老,还能立功。

    另一边也在发生着类似的对话。

    盛厉卫对手下说道:“……现在大唐的敌人越来越少,打打仗的机会不多了。”

    “和薛延陀这一战我们不能错过,否者这辈子都会后悔的。”

    “可是盯着这个军功的人多了去了了,真到了动手的时候说不定就轮不到我们了。”

    “所以两位都尉才会不停的上书,请求调到定襄城这里来驻防。”

    “如此一来,不论那位大将军过来打这一仗,都不可能不用我们。”

    众人纷纷点头:“两位都尉高瞻远瞩啊。”

    “何止啊,咱们在长安也是有人的,要不然你以为调动会这么容易吗。”

    盛厉卫嘴角浮出一丝笑意,确实如此。

    军队调防是大事,尤其是一个折冲府的骑兵,想要跨越千里换防更是难上加难。

    要不是太子和陈真人发力,他们指定赶不上这一仗。

    不过这些大家私下说说就行了,可不能乱说出来,否则会招致其他军队嫉恨的。

    组织众人进一步讨论这件事,他才继续说道:“退一万步说,就算薛延陀胆小不敢动手,我们也不愁军功。”

    “夷男能忍,他手下的那些部落首领能忍的住吗?必然会频频出动劫掠东突厥牧民。”

    “到时候我们就打着保护的名义,把所有来犯之人都宰了。”

    “一次弄个百八十个人头,不出一两年兄弟们个个都是勋官。”

    易俩大笑道:“这兄弟们都熟,之前就是这么干的。”

    他已经靠着积累人头数成为武骑尉,虽然只是十二转勋爵里的第一转,可也正式完成了身份上的蜕变。

    如果退役马上就能获得一官半职,就算战死了勋官职务也能传承给家人。

    家人靠着他的军功,马上就能出仕。

    要知道之前他家可是长安不良人之家,从不良人变成勋官,这个变化堪称改变命运。

    和他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千骑的人个个骁勇善战,打起仗来都不要命一般。

    生怕自己冲的慢人头被队友给抢光了。

    或者说,这也是此时大唐军队的普遍现象。

    所以才会有了以百人向敌人万人发起冲锋,并战而胜之的奇迹。

    才会有了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最终靠着两三千万人口,打的四夷臣服。

    军功爵制堪称世界上最优秀的制度,没有之一。

    什么科举之类的,在军功爵制面前连弟弟都不如。

    翻翻史书就知道,不尊重军功爵制度的国家和朝代是什么鬼样子。

    说话间已经接近了定襄城,王方翼下令全军就地停下歇息。

    这一点众人都懂,军队是不能随意进入城池的,哪怕有皇帝的手令都不行。

    更何况这座城池现在住的都是东突厥人,更要小心一些才是。

    远远的停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等着对方上门就可以了。

    大军停歇忙而不乱,有人约束战马,有人生火给大家烧热水,一切井然有序。

    很快定襄城那边就派来了使节,双方保持警惕的互相校验了文书和身份证明,然后都相互放下心来。

    之后在突厥使节的引领下,大军进入城外临时搭建好的营地。

    李孝逸代表千骑入城去拜见李思摩这位东突厥可汗。

    他是宗室子弟,家族在宗室里也是最显赫的一支,李思摩对他相当客气。

    面对这位东突厥新可汗,李孝逸也很恭敬,总之双方言谈甚欢。

    不过很快两人就出现了分歧,李思摩希望千骑就驻扎在定襄城外,这安全还比较繁华。

    李孝逸却坚持去漠南的北方,与薛延陀交界处驻扎。

    李思摩犹豫的道:“薛延陀时常派兵侵扰边境,那里实在太过凶险,梁郡公千金之躯何必冒险?”

    “且万一有个闪失,我也无法向圣人交待啊。”

    李孝逸坚毅的道:“圣人当年亲冒箭失打败各路叛王方有今日之大唐,我辈作为后人自当效彷,岂能做那温室花朵。”

    “郡王无需担忧我之安危,若出事也是我命不好,须怪不得任何人,圣人更不会因此降罪于你的。”

    李思摩无奈,只得同意了他的要求。

    等李孝逸离开去休息,他在对手下的人说道:“这就是大唐强盛的原因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