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
地到处溜达,一边溜达一边还喜欢找当地人唠嗑。

    溜达了三年之后还写了不少的游记,包括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

    回到京城之后,有好友劝他将这些游记整理一下出版,但是他想了想后拒绝了。

    他告诉好友道:“这个朝廷容不下这些文字的,我要是敢付印,不仅功名丢了,我的脑袋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虽然当时的文字狱还没有发展到最高峰,但是这个浪潮却已经开启了。

    就是从康熙手中开始的。

    等到吴三桂生死败亡之后,清廷收复了湖南,他这才被派到衡阳县当知县来了。

    三生不幸,付郭府城。县衙跟府衙在同一个城里,知县就很难当。出了事情是知县背锅,有了政绩却是知府的。

    郎三泰也是个聪明人,看出来杨成泽的是一个权力欲和控制欲都很强的人,所以也就跟同知和通判一样当了个应声虫。

    但是他私下却经常去走访民间,了解衡阳县乃至周边的情况,光是各种笔记就记下了厚厚好几本。

    沈墨越听越觉得这是个人才。

    虽然目前没有什么政绩,但是却很喜欢搞调研,而且调研笔记还写了不少。

    “你写的东西能让我看一下吗?”

    沈墨问道。

    郎三泰沉声道:“禀告总镇,那些笔记在我的书房之中,总镇若是有兴趣,改日一定奉上。我如今身上却有一本奇书,想奉上与总镇一观。”

    沈墨来了兴趣,问道:“奇书?拿来看看。”

    然后郎三泰从怀里掏出一本都被翻得卷了毛边的薄册子双方递给了沈墨。

    沈墨接过一看,先是一愣,然后就笑了起来。

    因为郎三泰递给自己的正是一本自己亲自编写的《荡寇集》。

    沈墨打开翻了一下,薄薄的一本册子里,书页上的空白处几乎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既有赞叹的,也有疑惑的。

    看的出来,这位是真的认真研读了一遍。

    沈墨顿时生出了爱才之心。

    38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