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请叫我顶流巨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九十章 台下十年功
    从开场朗诵,到请出历史人物“司马迁”,再到人物回忆,最后完美落幕。

    这一系列便是节目的部流程。

    当最后的帷幕遮盖了观众的视线,泪水也成了模糊的另一种因素,让人看不清屏幕前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节目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这一个多小时毫不察觉!

    所有人都感觉好像刚开始收看节目一样。

    但看到这里,

    其实大家的心里也都清楚,第一期的节目要进入尾声了。

    按照提前发布的节目安排,一期节目的总时长大概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是时候该收尾了!

    黑暗中,

    陈明一身黑衣缓步上台,他的眼角同样饱含泪花。

    这种浓郁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感强烈到了极致,这也是为什么陈明会建议创办这么一档节目的原因。

    它真的很有意义!

    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弘扬古文化,传播历史,还让观众从这些现场表演中深受启发,学到不一样的东西。

    这种内核的东西,让观众觉得这档节目既好看,又好哭。

    陈明重新走上舞台。

    顷刻间,舞台正上方的灯光直直打了下来,将陈明和跪伏在地的“司马迁”包裹其中。

    仔细看去,“司马迁”匍匐于地的身体还在颤抖,似乎在啜泣。

    陈明席地而坐,接触到冰凉的舞台,心中却火热异常。

    “先生。”

    陈明喊了一声。

    “司马迁”缓缓抬头,面前已经没有了父亲的踪迹。

    他踉跄着站起身来,发丝不整,面色疲惫,但眼神中光芒却前所未有的强烈。

    陈明跟着站了起来。

    “父亲托我重任,司马迁必当呕心沥血,不辱父志。”

    “陈先生,这一拜,您当受之!”

    说完,“司马迁”对着陈明恭敬下跪。

    这一次,陈明再想拦,却没有拦住。

    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来完成古人的遗愿,应该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方式。

    观众心里知道这是演的。

    舞台上的“司马迁”和“司马谈”也不可能是真的古人。

    他们只是表演者而已。但这一场表演,实在是太精彩,太生动了。

    即便是看电视剧、电影都没有看的如此出神过。

    跪拜完,

    “司马迁”缓缓起身,朝着舞台的后方走去。

    那是他的书房。

    节目一开始出现的房间画面,便是“司马迁”的房间。

    了却了遗憾,“司马迁”的心中已无苦闷。

    观众看到他的背影满是洒脱和慷慨。

    如此伟人!

    应当是民族的大运。

    陈明没有跟着“司马迁”往后走去,而是朝着他的背影微微躬身:“送先生。”

    陈明的一句送先生,让无数弹幕跟着打出这句话。

    此刻,舞台上的黑幕彻底落下。

    而在观众的视角中,舞台上又出现了一圈黑色的涟漪,这一圈涟漪将“司马迁”的身影淡化开来,逐渐消失。

    最后,舞台上只剩下陈明一人。

    消失的书籍重新重现。

    一本本泛黄色的书籍从陈明的身边飞过,直到一本书停在了陈明的身边,缓缓翻开。

    这本书的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这本书的大部分编撰内容都是司马迁一人完成的,而他的父亲司马谈提出了编撰《史记》的想法,但没有执笔太多。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署名只有司马迁一人。

    就在此时,

    陈明大声喊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言: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同一时间,

    舞台的上方出现一个巨大的卷轴。

    陈明念出的这句话,被一字一句的撰写在上面。

    不仅如此,

    这句古言的后面,还有非常清楚的现代文解释。

    此句译为:那些能实际去做事的人未必能高谈阔论,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就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陈明没有念现代文解释,而是让观众自己用五到十秒的时间去读。

    十秒之后,

    书籍合起,卷轴上的文字也渐渐消失。

    陈明站在舞台的正中间,对着镜头再次鞠躬:“与君共勉。”

    话音刚落,

    现场响起了国家声乐队的乐曲声。

    原本黑白分明的光线阴影被一开始的金黄色冲散,重新变回一开场时的恢宏和浩大。

    镜头越来越远!

    舞台两边的帷幕也从两边向中间合起,未过不久,陈明的身影便隐藏到了帷幕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