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不难,把犀角刨成丝,再趁着湿润的时候用编织方法编织成垫子,再晾晒干就可以了。”
宁帆说完,又看了几眼。
“确实,这个东西真的不错,是纯犀角料子,当年买了这个也花了不少钱吧?”
“三万,确实不便宜。”
宝友嘿嘿一笑,躬身道谢。
二十年前的三万,还是在旅游景点,这份魄力,属实不简单。
宝友们也没有了别的想法。
“换了你们,自问是没有胆量出这笔钱,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想赔本只想爆赚,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宁大师有!”
弹幕刷过宁帆的名字。
宁帆有些哭笑不得。
他有能力不假,可又不是探测仪,难道宝友们还能带着他的直播去买东西么?
现在的摊主又不是傻子。
看到人开着直播,基本都留了心眼。
还想像以前一样捡漏是有点难了。
“宁大师,那这边就真的太谢谢您了,您先忙,我就不打扰了。”
连麦宝友确认了情况,发了几个小红包活跃气氛,随后告退。
宁帆正好讲解起这东西的制作工艺。
“当年乾隆皇帝有一张象牙凉席,用的也是这种工艺制作而成,其实最早缘于竹编器具,后来有人发现角质可以一样处理成薄片,这就有了后来的犀角和象牙的精加工制品。”
宝友有些感兴趣:“那这些东西,后来是失传了吗?”
“没有,只是后来象牙和犀角成为禁售品后这个手艺没有用武之地,空有屠龙术。”
“可惜了。”宝友们纷纷感慨着,“这要是留下,又是一个顶好的手艺,起码也是个非遗传承了。”
“传承有,粤省之前有象牙雕刻大师专门申请制作了一件象牙雕刻作品,用的就是这个工艺。”
“还真有?”宝友们惊讶不已。
“他把象牙劈成丝,重新编织成一尊大象造型,因为象牙丝太细,加上原丝编原物,上了象牙粉调制的清漆后完看不出缝隙在哪里,甚至有人以为这是整根象牙雕刻而成。”
“绝了!有机会一定去粤省看看,这精妙的手艺,厉害了!”
宝友们是真的佩服这个技术。
……
“不好意思,久了些。”
宁帆平静连麦下一位鉴定的宝友,颔首致歉,刚才当讲解确实耽误了些时间。
“不要紧,正好就当我学习到了。”
宝友笑了笑,打开手边箱子,动作轻缓。
“东西是老人留下的,家里面一直没有做过鉴定,只是说是老人很喜欢的书法,就是没有落款什么的,麻烦宁大师帮忙看看了。”
“好。”
宁帆看着屏幕,毫无波澜。
他早已在系统信息中看到卷轴中书法的情况。
只能说宝友的老人情义很深,等下还要斟酌下用词。
宝友们兴致冲冲,还在讨论东西是谁写的。
“老人所留,至少也是清朝的吧,大胆点猜测一个郑板桥!”
“不太会,他的书法还是很有特点的,要是明清的,很有可能是书法特色不鲜明的那种,比如刘墉?”
“都明朝了,江南四杰的难道不行么?这要是真的可就是一字千金直接起飞了。”
“别吵了!看字!”
画面展开。
宝友们部愣住。
“这,有些不太对劲吧?”
“说不出哪里怪,却就是有直觉不太对劲。”
“我……这,好像是有些不太协调。”
“宁大师您说呢?”
宁帆点点头:“东西是有问题。”
他的表情有些复杂。
卷轴本身是装裱的,装裱师的手艺高超,硬生生从普通的白纸上面揭下来一层笔墨装裱起来。
字也是拼凑成两行的,所以大小上面会有些不协调,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因为年代久远后纸张边缘出现暗黄色的龟裂纹。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十三字的诗句并不对称,也让整幅画面更多了些不协调感。
现在看起来就像是补丁补出来的一般。
“这幅书法,您家老人没有说过来历是么?”
“没有。”
宝友毫不犹豫。
“那您家老人生前有特别要好的朋友或者老友么?”
“没了,老爷子是他们这些人里面最长寿的,从前两年就没有见过任何朋友了。”
“那还好。”宁帆暗道一声,保险起见还是询问了下老人的老伴情况。
“也早都不在了。”宝友耐心回答道。
“那就直说了,这个不是以前的东西,最多就是往前六十年左右,也不是什么名家的作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