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房玄龄几人互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岑文本,眼中满是惊讶。
李二陛下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过,这是要为岑文本铺路,让他事先来政事堂跟几位宰相学习。
一旦几位宰相退居幕后,岑文本就可以直接接任。
尼妹,岑文本怎么会如此得到皇帝的看重?
虽然皇帝发话了,长孙无忌几人还是有些不爽。
毕竟他们都还没有退休呢,就找人来等着接替他们,这不是膈应人吗?
虽然李二说的也很对,没人能生而知之,但现在就让岑文本来这里学习也太早了吧。
毕竟,按照他们的身体状况,起码还可以撑个三五年呢!
特别是长孙无忌,现在还属于年富力强的年纪,更不想退。
若此例一开,下次李二会不会又带其他人进来?
上次是杨帆,这次是岑文本……
如果谁都能来,那还要规矩干什么?
毕竟,议事是很有可能否定议案的,如果这里有风声传出去,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况且,这个奏折可是涉及的杨帆的,那个棒槌可不管你是谁。
如果他的议案通过了还好,如果被否决了,一旦让杨帆知道是谁否定了他的议案,还不得打上门来?
几位宰相互视一眼,彼此都看出对方的忌惮和慎重。
房玄龄主管中书省,名义上是的岑文本的长官,自然不易发表意见。
长孙无忌是老狐狸,虽然态度上很明确,却不愿意公开得罪人。
因此,两人都看见了魏征,毕竟,这一位既不怕得罪人,连皇帝都经常不给面子,让他说话最适合。
魏征干咳了一声,抬了抬眼皮,看了一眼岑文本,声音底沉的说道:“岑文本的能力,我们都有目共睹,以后成为帝国之栋梁,那是迟早之事,只是有规矩才能成方圆,若是今日又破例,日后再有人以此为题想要进入政事堂,我等该不该拒绝?”
说到这里,魏征偷偷瞧了皇帝一眼,却见李二陛下脸如黑炭,这不由让魏征心里发怵。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魏征这两年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虚弱。
再加上上次杨帆的提醒,魏征也算看透了一点。
正如杨帆所说,若真的一直这么顶撞皇帝,一旦自己死了,自己的后代该怎么办?
正当长孙无忌高兴之际,却没想到魏征画风一转:“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正如陛下所说,微臣老了,也该培养接班人了,因此,对于岑文本听政老臣没有异议。”
听到这话,李二终于偷偷松了一口气,刚才真想要跳起来一脚将这个专门跟自己作对的老货踹死!
幸好这老货识时务。
还真别说,近一年来这老货倒是很少顶撞自己了,难道已经臣服于英明神武的英姿?
如果魏征知道李二如此臭屁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直接跳起指着他的鼻子大骂。
连老刺头都同意了,房学林这个老好人自然没有意见。
虽然长孙无忌有些郁闷,如果也只能无奈同意。
吃力不讨好的事儿长孙无忌可从来不会去做。
一旁的岑文本只是在一旁静静的听着,面色如常。
并未因为得到听证的机会而欣喜若狂,只是冲着几位宰相鞠了一躬,便又静静的坐下。
这般做派,不由让李二欣慰的点了点头,直接赞叹道:“文本荣辱不表于面,心如磐石坚韧,果然不负朕的期望,继续努力!”
“谢陛下夸赞!”
对于岑文本的表现,房玄龄显然很是看好,一张老脸笑了笑,不急不慢的说道:“帝国人才兴盛,老臣真为陛下高兴,看来我等不用多久就可以退位让贤了。”
闻言,长孙无忌心头却没来由的一痛。
一代新人胜旧人,如同马周、岑文本这等官员已经渐渐初露头角距登上高位之日也不远了。
就连杨帆、马周这等后起之秀都开始得到重用。
可长孙家当初最杰出的子弟长孙冲,现在却只能如同无根游萍在江南苟延残喘。
想到此儿,长孙无忌便暗自咬牙,一腔恨意升腾。
这一切都怪那可恶的杨帆!
见到众人同意,李二陛下也保证道:“并非朕一意孤行,实乃是真迫不得已,杨帆的这个议案有些新颖,因此,朕希望有一些年轻的思想参与进来,朕这次让各位爱卿为难了,以后朕会注意。”
李二陛下也能明白几人的顾虑。
若是任何人都能借由各种理由进入到政事堂,那么怎么能够保证其至高地位。
一旦各方势力都参与其中,堂堂帝国之中枢将会变成利益的角斗场,这就背离了建立政事堂的初衷。
只不过李二甚为看重岑文本,在他心里,岑文本将来必然是中书令的不二人选,这才这么维护。
最难得的是,魏征这个老货居然没有驳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