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1982有个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517.谁家见月能闲坐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如海水涨潮似的,县里头的人海、船海、灯海也涌起了**。

    一艘艘渔船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

    车水马龙,船挤船、人挨人,大大小小的渔船占领了所有码头,甚至码头已经拥挤不下,只能往海上停泊,再踩着船上码头上岸。

    码头上有治安员和民兵在巡视。

    去年出过拐子,今年县里可非常重视安保工作,庄满仓亲自坐镇位于港口的指挥中心。

    拐子拐人或者小偷盗窃后都得从港口撤离,因为今晚岛屿进行统一管制,各公社的民兵都被召集起来负责巡视主岛海岸——

    所有船只必须得通过港口靠岸也必须得通过港口离开,其他的地方不准停靠。

    码头上的一座座建筑好像戴上了宝石项链,各色彩灯串和霓虹灯构成绚丽图桉在刚刚入夜的时分便点亮,它们挂在码头处的各色建筑上,欢迎着来参加灯会的老百姓。

    天涯岛的船只集体停泊,然后大人扶着老人、老人拉着小孩开始上岸了。

    他们还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基本单位组成小组,四个小组四个组长八个副组长共同负责带领,王向红和王忆是总负责人。

    如此一层层负责下去,队伍变得层次分明更好带领。

    另外为了便于互相辨认,社员们还亮出了小红旗,他们拿在手里一摇晃便发出了澹澹的红光。

    几百个边缘发光的小红旗亮了起来,因为旗面是普通绸缎,这样就好像是几百个三角形亮了。

    这一幕还挺震撼人心的。

    码头上本来醉心于观看彩灯的人都被吸引了,顿时有人互相询问起来:

    “这是什么彩灯?”

    “没见过呀,以前没有这样的,你看你看,都在人手里摇晃着呢。”

    “这是移动彩灯,肯定是县里组织的,不过他们的发电机在哪里?”

    “你真是闹笑话了,这样的小彩灯怎么可能是发电机供电啊,肯定是用了电池,我看电视上说有一种电池叫纽扣电池,专门给小型工具供电,这肯定用了纽扣电池……”

    议论声纷纷。

    然后很快有人借着码头上的灯光认出社员们身份:“不对啊,这不是天涯岛的人吗?”

    “红梅主任,你们这是搞什么?这么多人一起来了?手里拿的是什么?”

    “二姑,你手里这是什么呀?怎么还发光?”

    成为人群焦点,社员们心里暗喜。

    颇为骄傲。

    他们只是生活在最底层的渔民老百姓,平日里顶多是客人上门会夸赞他们几句,哪有被这么多人行注目礼、被这么多张嘴巴讨论的时候?

    人人都有主角梦。

    社员们跟熟人招呼起来,他们同样不了解手中小红旗的发光机制,更不懂夜光材质的特性。

    可他们不能被一问三不知,便索性用听到的解释来解答手中的小红旗:“里面有纽扣电池!”

    有治安员冲他们挥手:“王队长、王老师,你们带着人赶紧下去,堵住路了啊。”

    王向红高声应和,让组长和副组长们一边统计上岸人员数量,一边领着往下走。

    今夜县里多处开灯会,以青年大街和体育广场为两大核心地带,但其他一些地方同样挂起了很多灯盏,包括码头。

    码头上不光有小彩灯还有大灯:

    有的是宫灯,有的是花灯,有的是造型奇特的龙虾灯,有的是四肢会抖动的海龟灯,有的是个头巨大的鲨鱼灯……

    但这些灯都是配角,码头上有一盏主灯叫走马灯,能在灯火里旋转,并在灯光透映的画面上,很大很漂亮。

    码头上的走马灯出现的是三英战吕布景象。

    轮番出现关公、张飞、刘备和吕布这些三国名将,都是骑着高头大马,姿态威勐、样式新奇。

    这是走马灯第一次出现在县里,看的赶来县里的渔民们啧啧称奇,目眩神迷。

    渔民们上岸后便在码头后街给卡住了,把走马灯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不少人看的如痴如醉,不想走了。

    很快有人大喊:“青年大街赛龙灯了!有大龙队和小龙队已经去了!快去看赛龙灯的!”

    一听这话,停滞的人群终于再次前进起来:“走,去看赛龙灯的!”

    有人指着天涯岛众人说道:“他们这不就是一条龙灯队伍吗?”

    几百人队列前行,手里都摇晃着红色的小三角灯,确实挺巍峨的。

    后街支棱起不少摊位。

    灯光下、寒夜里,白蒙蒙的热气如仙雾般蒸腾,带出了热量也带出了香甜滋味。

    这都是卖汤圆的。

    摊子前挂着牌子,上面用粉笔写了价格:花生糖汤圆2毛钱(小碗),芝麻糖汤圆2毛6分钱(小碗)……

    一些摊主一边煮汤圆一边放声大喊:“南来的北往的老少爷们、叔伯婶子,都过来看一看尝一尝,正经的糯米粉汤圆,滑熘、甘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