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能百分百预判危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卷 你只是如果,他以为是结果 第505~506节 【详解】正确打开方式
昊种”,才止住衰败。

    尽管方族衰败期较为漫长,但殷族修炼者数量增涨,却也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等方族卷土重来,殷族就进入持续“掉血”期。

    吸收外域族群就成为殷族,补充新鲜血液的主要手段,但混沌五方星球本身是难以进入的,这跟星球土著们的意愿无关,仅是星球本身的排斥、拒绝。

    如此就需要进行“接引”,殷族诸部也因此派出大量的修炼,在太上诸界行走,一方面拉拢流浪的修炼者,一方面将接引物投放到太上诸界。

    印章就是殷族接引域外族群的信物,它在漫长岁月中辗转,也就难免有所磨损,致使那枚原始印章,无法开启,得不到接引。

    不管谁曾经修复过印章,它最终还是在义渠国第四任国君手中,成功被激活,国君带着两百余万子民,被接引到了殷星西北部的“落霞郡”。

    曾经的子民或老死,或战死,唯有国君登祇,从而获得漫长的寿命,而国君仅仅修炼了两千两百余年,这让国君受到当时殷族内阁的注意。

    殷族有记载以来,最快修炼到登祇的时间是六千余年,殷族内阁迫切想知道“国君”有何不同,“国君”如此快速登祇的修炼方式,是否能复制,等等。

    “国君”也因此获得更多的修炼资源,知道更多方族、殷族等等信息数据,而如今已是伯祇的“国君”,在不久前有所“感应”。

    “感应”出现后若是没有及时“锁定”,很有可能会消失,“国君”锁定的速度极快,从而知道触发自己“感应”的,是某位上祇在回溯自己的“旧物”。

    很多旧物的痕迹并不会刻意去清除,追溯或回溯的“媒介”,本身是需要很强的超凡特性,否则是无法承受观想的溯源。

    当年开启衢时依然有些仓促,且“国君”当时也尚未踏入修炼,对很多修炼上的禁忌不清楚,等他了解到这些时,有些痕迹是无法进行操作的。

    但那十八枚印章,“国君”是很在意的,也在有能力时,对十八枚印章留下的“痕迹”进行阻隔。

    痕迹阻隔,一般是指无法获得原先实物时,在实物与自身之间设下一道屏障,一旦实物被观想,此道屏障就会起到阻隔的作用。

    最好的阻隔自然是直接在“痕迹”上进行,比如在实物上设下禁制,一旦有谁尝试观想,则会遭到禁制的反噬。

    一是为自己“感应”锁定延长时间,一也是让观想者知难而退,等等。

    但国君当时没有能力返回地蓝星,他尚未展现出修炼上的强大,也就无法对自己留在地蓝星的痕迹进行操作,更无法取回一些旧物。

    等国君有能力时,才发现以自己目前的种族,要重返地蓝星是很艰难的,就算能重返也会遭到地蓝星修炼者的扑杀。

    数小时前的“感应”固然让国君锁定,国君也将自己的意志降临,但这种降临其实更多是威慑、警告,真要降临不仅消耗巨大,也有未知的危险。

    很显然,警告并没有起到作用,在地蓝星的未知上祇,依然在对那枚印章进行观想,并且迅速击溃国君布下的阻隔。

    国君是有增强阻隔的机会,但很快发现未知上祇的伟力太过澎湃,也就是击溃他布下阻隔的伟力值太多,多得让国君不敢增强。

    意识到此位上祇强过自己太多,国君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在尘缘中寻找印章的信息,继续观想、追溯,以此种方法与未知上祇进行“沟通”。

    赵君宗没有拒绝与那位义渠国第四任国君进行沟通,从而知道,义渠国一夜之间消失,原因居然是殷墟帝国吸引“外资、人才”。

    但他愿意沟通的主要原因,则是另外十七枚印章的信息,他无法从拥有的那枚印章,溯源到另外十七枚的,尽管已经突破“国君”的阻隔。

    痕迹之间形成联系是无垠的,若是不锁定范围,则再多的伟力值也难以支撑溯源的消耗,形成的“牵连”也会很多。

    若是赵君宗对印章的溯源没有锁定,那必然牵扯到制造印章者,接触印章者,印章流落、辗转等等的信息。

    这不仅涉及伟力值,也涉及到不计其数的人、事、物,而若是由“国君”提供相关信息,则就没必要去扩大溯源。

    总体而言,溯源是风险极高的操作,一不小心就会惹来仇恨值,遇到小心眼的,直接引来杀身之祸。

    也只有赵君宗这样拥有预危的,才敢不断进行溯源。

    从“国君”那里获得另外十七枚印章信息,赵君宗就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观想,从而构筑十七枚印章模型。

    再通过印章模型进行溯源,消耗不少伟力值后,锁定了十七枚印章的下落。

    由于都流落在地蓝星,赵君宗获取时也没有什么阻碍,虽然世乃无危并不强求合法合规,他还是尽量不触犯诸夏联邦法律,比如不问自取。

    之前潜入那女大学生居所,自然是“违法”的,但若是那本书真是类同传国玉玺,在获取渠道上,赵君宗也是会通过“交易”,而不是直接取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