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即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求和者天下共诛之
,但无奈从未经历过冷兵器战争,对战事七窍只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所以赵桓完没打算亲自指挥战事,而任命的这两名大臣,才是赵桓与金军一战的底气。

    这其中刘韐不必多说,这是岳武穆,武圣岳飞首次从军时追随的对象。

    更是金国所认可的名将,对其忌惮无比。一定要其前往金军大营谈判,然后将其逼死。

    没有别的话说,彼之仇寇,我之英雄。

    金人越是忌惮他,痛恨他,赵桓越是要重用他,信任他。

    开封城作为大宋国都,城防坚固,为天下坚城。由刘韐防守时,金人屡攻不克,损兵折将。

    但沦陷的却十分清奇,宰相唐恪相信道士郭京所言,其自称身怀道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可生擒金将扫荡敌军。

    结果在守城危亡时刻,刘鞈被撤下,换上了一位“神人”,最终外城四壁失守。

    而另一位枢密使张叔夜,则十分简单,这是一位能野战与金军交战的名将。

    金军南下,朝廷将天下二十四路分成了东西南北四道,其中张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时天下勤王大军籍籍不前,唯有张叔夜率军三万,一路血战杀到了汴京城下。

    也是在南薰门下,宋钦宗接见他们时,军容依然整齐。

    其部下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于是宋钦宗迁其为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之后其曾率军与金军血战四天四夜,斩金军将领金环、贵将二人。

    宋钦宗驾车出城准备前往金营投降时,张叔夜叩马而谏。

    这是一位既忠贞可靠,又能力斐然的大臣。

    赵桓坚信,由其统领宋军,靖康之难就算不能避免,也不会如历史上一般耻辱。

    看着赵桓坚定的眼神,周围一群大臣纷纷大惊。

    宰相何栗连忙劝阻道:“官家难道要重新再战?万万不可啊,此必然会严重触怒金兵,干扰和议。”

    赵桓脸色冰冷,右臂奋力自胸前向外一甩,食指直指宰相何栗,语气肃杀:“奸相误国,立斩!”

    无数人呆立当场,惊讶的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望向当今天子,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立斩?

    这是出自一项主张与金人议和的官家之口?

    赵桓猛然转头看向惊站一旁目瞪口呆的诸班直。

    官家眼中的杀气让所有大小将士皆后背一寒,再不敢耽误,纷纷向前擒住宰相。

    大臣们目瞪口呆,有人想要劝谏。

    赵桓却先一步开口,语气冰冷的说道:“劝谏者同斩!”

    于是将士们吞了口唾沫,知道再无其他可能。况且军中将士早已看不惯这些上层腐朽官僚一味卖国求荣,趁此混乱之际,杀掉求和宰相可谓令将士大快人心。

    事实上,想杀掉宰相何粟的人可不止赵桓一人,而是遍布朝野上下,每个心存正气,热血激动的宋朝军民都恨不得圣诞其肉。

    赵桓任命的权知开封府事李若水就当着何粟的面大骂:“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禝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

    只是之前有主和派的宋钦宗庇佑,何粟才能每天为了和谈而洋洋得意,喝酒吃肉。

    完不给其他官僚反应的时间,宋钦宗的绝对心腹,带御器械汪宗沔,指挥使命令两名班直反锁何栗双臂,自己高举长刀,猛然挥刀砍下,血溅三尺。

    随后,赵桓从一名士卒腰间抽出一把长刀,左手用力握住刀刃,右手持刀缓缓抽动,鲜血在黑夜中也是如此妖艳刺眼。

    在何栗凄厉的惨叫声之后,赵桓决绝冷静的声音清晰无误的传进每名官员将相、禁军士卒耳中:“朕今日歃血为誓,自今日起,我大宋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自朕以下,凡再提议和者,天下尽可诛之!”

    死一样的寂静持续了数息,随即传来军人们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万岁!”

    “万岁!”

    “万岁!”

    ……

    PS:《宋史·李纲传》:靖康元年,金兵南侵,宋钦宗欲弃开封南狩。

    宰相李纲急呼禁卫曰:“尔等愿守宗社乎,愿从幸乎?“皆曰:“愿死守。“

    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

    纲传旨语左右曰:“敢复有言去者斩!“

    禁卫皆拜伏呼万岁,六军闻之,无不感泣流涕!

    …………

    这里特意说几句,是真不明白宋朝不杀士大夫这个说法是在哪流传出来的。

    尤其袁老师还曾经得意洋洋的说,在宋朝只要读过书就等于有了免死金牌。

    但基本上随便翻一番宋史,就知道这个说法有多不靠谱。宋太祖、宋太宗本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