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图书管理员的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没多长时间,1营就已经渡江完毕。时近9点,1营开始集结出发,各连组织了一批年弱的小战士爬上装满物资的车背乘车代步以免掉队,连长打头、指导员走在中间,副指导员负责收尾。一时间,车如水,马如龙,都慢慢蠕动起来。前进的道路上漆黑一片,只有在更远的地方,连续不停的火光在天边一闪闪的,就象夏夜的雷暴似的,几乎把天空映得通红,却又听不到一丝雷鸣的声音,分外的诡异。

    一些相互熟识却要分开的干部战士纷纷互道珍重。这时,马强也不知从哪里寻了过来,“赵无极!赵学士!”的叫了起来,声音焦急而急切。赵无极赶紧应了一声,马强冲过来握着赵无极的手,好一会没有说话,倒是赵无极有些沙哑的说了一句:“老马,保重!”

    “保重啊,赵学士!”马强有些激动,有些语无伦次:“凡事不要冲在太前头,你没打过战,不晓得凶险。也不要太犹豫,一犹豫就容易被人盯上……”

    “不要出声!跟上!”口令声声传来,身边的战士一个个的跟队出发,打断了马强的叨絮。

    赵无极紧紧的握着马强的手。马强的手很烫,很结实,时间不等人,两个人用力的握了握手,赵无极为朋友之间那真挚的情感而感染,他不等放手,竟从记忆中脱口冒出一句很老土的话:“等胜利的时候,我们再相聚!”

    革命电影并非生编硬造!赵无极坚定的认为:此时此景,非此言不能表达千言万语!

    第十三章 行路难(上)

    车轮滚动,在战士们羡慕的眼光中,木炭汽车身形臃肿的在河滩上费力的吼了几声,把车背紧紧抓着绳子的小战士晃动东倒西歪,终于摇晃着开上了公路。几辆显眼的苏式大卡车,在“呜呜”的声音中轻松的超过木炭车,没一会就开远了。

    朝鲜多山,队伍离开河滩后立刻投进了一条山谷。山谷里分外的拥挤和热闹,汽车、军人,还有骡马、手推车,既有前行的,也有回走的。1营以行军纵队,沿着公路前进,团部紧跟其后。不时有口令传出“不要说话!”“跟上!”“注意队形”,但是拥挤不堪的道路还是把队伍挤成了一段段。

    大约才走出四五里路,一个简易桥的旁边,一辆烧木炭的汽车停在溪里,搭车的小战士在溪边等着自己的连队。原来烧木炭在涉水过溪时浸到了木炭池,“嘶嘶”几声就熄了火,困在溪水里。“怎么回事?”“车子熄火了,池子被水泡了。”“还能开吗?”“开不了了。”“怎么不推上岸啊?”溪边上传来对答声。

    “开不动的车,一等天亮了就会给飞机炸,只能扔了。”执行调度的公安部队战士解释道。

    “太可惜了,汽车啊。”战士们惋惜道。

    4月的朝鲜,已经有些春意,发软的冻土,再被车卷人行后分外泥泞。时近半夜,队伍才走出了十几里地,公路也越发显的陡峭起来。在一个陡坡上,一辆迎面而下的车子因为黑暗,与上行的一辆大卡刮碰了一下,“嘭!”的一声巨响车头向路外一甩,山崖外传来了汽车翻滚的声音。步行的纵队为一缓,马上又传来了“继续前进,不要停!”的口令。目睹事件经过的赵无极回望了一眼那无尽的黑暗,来不及感叹生命如菊花一般易逝,跟上队伍继续出发。

    公路上经常有些地方的泥土显得松软一些,踏上去往往一沉。战士们直到遇上一个上面架了简易木桥的弹坑,看到朝鲜老乡们担着的泥石才明白路上踏到的都是什么。

    不久,1营在朝鲜人民军的向导带领下,拐上公路边一条上山的小路,不时的有人滑下、摔倒。而山的另一边似乎挺远的地方隐隐传来“嗵嗵”的声音,不过对战士们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对于新入朝的年青战士们来说,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才走了一会山路,口令一个个的传了下来:“就地休息,注意防空,班以上干部上前集合。”

    连长陈立业是个高大的北方汉子,长着一张小麦色的国字脸,眼睛细长,很有些燕赵男儿的形象。他看看连里的班排长都到了,没有哆嗦直接就通报:“根据营里通报,过了这前面的山口,就到了敌机的重点封锁区。班排长要起带头作用,遇到飞机听命令就地隐蔽,不准出声,不准跑动,没有命令不准开枪……急行军冲过封锁区。”

    “赵教员,你跟我走一块。”陈立业最后对着赵无极说。

    短暂的休息后,队伍起身。这时,压在天空上的乌云竟然慢慢散开,冰凉的月光撒在山间,漆黑的道路逐渐清晰了起来。年青的战士们纷纷吐了口气,队伍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赵无极抬头望了一眼月亮,总觉得月晕上带着些奇异的红圈,心里有些莫名的发悸。他“呸”了一口,深呼吸了几次,似乎舒服了一些,快步跟上队伍。

    凌晨两点左右,队伍再次在山口附近休息待命。山那一侧的天空上时不时升起亮光,皮影戏似的,把山口上用望远镜观察的团部指挥人员的身影映在天空上。战士们小声的猜测着那些光亮,交流着从公安师战士那里听到的关于飞机的传说。赵无极耳朵尖,两个战士的议论听得他难得的开颜,一个战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