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图书管理员的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且不论美蒋特务的疑点,就算戴上了资本家、地主家庭出身的帽子,生存权将没有任何的保障,不论你有多少出色的知识与能力,高级知识分子还“知识越多”尚且“越反动”,更别说阶级出身不好了,以后不管什么运动,都将成为各项工作的反面典型。工厂里的右派、村子里的地主,是领导、群众们的最爱,好用还不用找,天然的成为群众运动中的斗争对象。

    沿海区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区中队配置足、战斗力强,地方匪患还不严重。加上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文化人奇缺,赵无极又长于查颜观色,在这时代的人看来也的确有文化,否则老早就可能被就地镇压了。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大问题。赵无极在石板路上背着手踱步而行,20岁的模样此时却显出了40岁的气质。不时有人“赵先生、赵先生”的问好,他也不时的点头应答,送上微笑。

    他所思考的,是参军。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於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已经在去年颁布,他打算投身革命军人这条道路。因为相对于其它社会机构,军队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单位,毕竟各项运动对军队内的影响往往有限,反正军方高层的斗争也不会牵连到基层干部,加上战火时期形成的战友情谊,往往能够互相帮助相互保护。人生经历告诉他,很多时候,别人帮忙说一句话,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志愿军入朝参战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战役,动员青年入朝参军的工作已经展开。只是如果参军,就必须入朝,因为只有入朝参战才有更大的概率入党、提干,然后长久的藏在军队里,避开地方上的是非。否则到守备部队里,几年后退伍回乡,一样跑不过一次次的清查与运动。

    只是“成份好、来历明”的要求,对于赵无极是条跳不过去的槛。即使是以归国华侨的身份,也是难于通过,更何况,他原来还说自己是美国归侨……想到这里赵无极恨不得抽自己一嘴巴,干嘛不说是古巴归侨呢?

    “赵先生!”一个声音叫的特别的清脆,赵无极抬头一看,目光的焦距不由的聚集到那双黑得象一潭深水、水波漾动的眼睛里。小女孩子乌黑的长发打成一条辫子,发梢正绕在她的手指上,上面虱子的——没有,赵无极叹了口气,到底是富农家的闺女符合审美标准啊。这姑娘不过15、6岁,这个时候的她还知道富农出身的含义,她家里有条木船,老爹雇了个人一同行船,山区土地少,地主家有个十来亩地就算是地多的了。名额实在分不完,最后给她家硬套了个富农,虽然按规定,几年后表现好了可以转化。而实际上,这个家庭出身,直到这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高考登记表上仍然要填写。

    赵无极口上应了一声:“有什么事不?”心里却是叹了口气,他为这姑娘的将来,为她在婆家的委屈提前叹气。

    小姑娘有些脸红,却是脆脆的问:“赵先生,我能去认字不?”

    “女孩子家认什么字!”却是小姑娘的老爹出来了骂了一句。

    小姑娘委屈的眼睛一红,几乎要滴出水来,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

    容不得他多愁善感,老远有人边跑边喊:“赵先生,林书记找你呢!”

    赵无极又是一声叹息,为姑娘,也为自己。他是个细心人、也是个有心人,对林发的警卫员小柳更是刻意的结交。一转身便和小柳聊得投机,顺便也从小柳那里套了些林发的经历。半年多的时间,足够他有心的了解了这个时代人的性格——这些个经历过长期战争考验仍然信仰坚定的人,性格都比较犟,有担当,易激动,遇事拍板果断坚决,往往不大考虑得失结果,话一投机什么事都能办,反正百废待兴漏洞遍地无人可查。

    这就是赵无极的机会,赵无极本着有限的政治敏锐感,回忆了一番革命书籍中一些先进典型人物的资料,心中暗暗鼓劲:“华侨子弟未必也不是一个好榜样!”随即一苦脸又想到:“就怕这农村呆久了的林书记没有足够的政治觉悟……”

    第四章 美蒋特务

    正当赵无极在为自己的前途烦恼的时候,秀山地委的一把手也在烦恼中。前些日子,根据中央、华东局、江浙省委、省军区的指示,地委与军分区开始动员城乡青年踊跃报名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