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图书管理员的旅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作用,加上政治上有进步的表现,剿匪斗争中立场坚定,区里还是作为控制使用对象加以利用,平时不发工资,不入编制,只包食宿。不过,现在从他能够列席农会的会议上看,他已经在逐步得到认可。

    小赵向刘云东一点头,拿出个小本子翻了几页,没有说话却先朝屋里扫了一圈。几个原来搂着火笼缩成一团的老头随即抬起了头,那个双岗村生性泼辣的小囡,此时眼睛一闪脸儿一红竟有些坐不住的样子,不知旁边的同龄姑娘冲她耳边说了句什么,惹得小囡气急往她身上扭了一把。刘云东见状暗骂了自己一句:“操,记性给狗吃了,怎么老忘了说话前要看上一圈,人家才会注意自己讲话!”。

    小赵说的是当地土话:“各位叔伯,爱国公约,县里要求家家要订,说白了就是一张大红纸,种田的写多收多种,撑船的写多劳多做。内容大家不要怕,区里会印出来,家家户户自选。大家回去后,要把每户人家都发动起来,每家每户一式两份,就是说要写两张纸,内容一模一样,一张留农会,一张贴家里。另外今年土改了,大家手里都有田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到大家都不由自主的相继点头,接着说:“收成多了不要忘了是谁分你的田,现在美国人在朝鲜帮蒋介石打战,要是国民党归来,反攻倒算,田部都要收回去。怎么办哩?大家都捐出几斤米,支援志愿军,把美国人挡在朝鲜。大家才可以放心种田。”

    “赵先生,我们写不来字,这可怎么办?”“是啊,我们村里没有一个会写字的。”“我们有是有会写字的,不过人很少,才三四个人。”各村干部普遍反映的都是没有会写字的人不够。

    在沿海区呆了两年,刘云东也已经能听懂一些当地土话。不禁也为当地人落后的文化苦恼,刘云东自己也不是什么文化人,解放战争中部队组织了扫盲班,通过学习他认识了千把个字,平时的文件勉强合格,但作起文章仍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自从小赵赵无极来了以后,区里也办起了文化班,组织各级骨干、儿童,大大小小一起识字,但相对数量庞大的农村老百姓,仍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几经讨论,会议终于结束,决定由区里组织一批识字干部,分到各村协助开展公约订立工作。

    最后,刘云东照着本子作总结:“总之,订立爱国公约,要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防止把订爱国公约变成捐献手段的偏向;而应该作为提高群众政治认识与一切工作的动力……爱国公约活动要与抗美援朝运动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开展土地改革加快生产结合起来……要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建立起长效机制”。八仙桌旁的一位中年人听着刘云东的发言,嘴边禁不住露出笑意,别有意味的瞧着刘云东力与手上的本子作战的神情。

    山区交通不便,基本靠走。远的村到区里有三四个小时的行程,加上这个时代走夜路不安。因此午后的会议一结束,各村的干部们就急急忙忙上路回村了。

    “老刘,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啊!”说话的正是那位中年人。此时,他与刘云东,还有区里的几个领导一块坐在八仙桌旁,桌上原来那一溜盛满了茶水的粗瓷碗,换成了几碟子咸菜,一个做工倒是有几分细致的锡酒壶,从几人面前的瓷酒杯里温热过的酒水看得出,装的是本地农家自酿的黄酒,混浊的酒中漂浮着酒曲。

    听到中年人的话,几个领导都窃笑起来,大家都清楚中年人指的是刚才的讲话。刘云东见状不好意思起来:“首长,那哪里是我作的文章啊,是小赵写的东西,叫我写东西,还不如拿枪绣花来得容易”。

    “就刚才开会的小赵?”

    “就是他,区里的文化教员,老百姓都叫他赵先生。”有人应到。

    “就是来历不大清楚,现在还是控制使用中。”说话的是副区长柳德生,负责区中队武装工作。

    “怎么个不清楚法?”中年人问道。

    “他去年夏天的时候到的区里,当时晕倒在区公所门口。穿的衣服胡里花哨的,据他自己说是归国的华侨,瞒着父母想到老家看看,结果路上遇到了土匪,人是逃出来了,东西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