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八十九章 自有青山埋忠骨(九)
人的荣誉告诉他不能后退,于是在仅仅过了不到两息的时间,他就果断的做出了决定。

    “好,我们一起过去!”他拍了拍马头,示意李筠让路,准备和他并肩而行。

    李筠脸上同时也闪过一丝赞赏和一抹微不可察的喜意,他赶紧拉转马头,走在了曹元忠的身旁。

    两人带着曹元忠的数十名手下来到周军的阵前,看到这一幕,柴宗训主动带人迎了上去。

    “陛下,我来为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曹元忠曹将军!”

    李筠很欣赏曹元忠单刀赴会的勇气,所以在柴宗训面前,对他多有赞赏,介绍时候的语气也很尊崇。

    柴宗训脸上含笑,立刻朝着曹元忠点了点头。

    “久仰曹将军的大名!”他欣然说到:“当初朕的父皇曾对朕说过,曹将军扼守边疆,劳苦功高,保一方百姓数十年太平,天下能与曹将军比肩者,寥寥数人,如今相见,只觉闻名不如见面,曹将军果然和朕想的一样,威风凛凛,英姿飒爽,实在是军人之表率,我辈之楷模!”

    他一见面就把曹元忠捧得极高,也不知安着什么心思,但却令曹元忠以及他身后的众亲卫都悄悄松了口气。

    看来这个年幼的小皇帝,果然有几把刷子,接人待物真如成人一般,不由得令曹元忠等人刮目相看。

    既然气氛看上去很友好,曹元忠等人也就稍稍放松了戒备,他同样对柴宗训微微鞠了一躬,随即直起身问到:

    “不知陛下远道而来,可是要在我沙州城中稍作休息?”

    柴宗训闻言眼角闪过一丝惊讶,不自觉地看向李筠的方向。

    却见李筠朝他微微摇了摇头,神色有些黯然。

    柴宗训立刻明白,李筠的劝说应该是失败了。

    曹元忠问这句话,那意思分明就是想装傻,只当他们是匆匆而来的过客,根本就没有想让他们留在沙洲城里的意思。

    看样子曹元忠应该是不想交出归义军,又或者不想奉柴宗训为主!

    不过这也很正常,柴宗训心里其实早有准备。

    毕竟归义军在沙州盘踞上百年,他们的领袖始终是张、曹两家人,现在突然来了一个从中原逃亡过来的皇帝,还要大模大样的让他们奉为君主,估计换成是谁也很难接受。

    曹元忠现在的反应,应该已经算是很克制了,要是他的脾气稍微暴躁点儿的话,说不定早已指挥大军,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皇帝”给收拾了!

    只是柴宗训又何尝不是算准了曹元忠的脾气,才会选择到归义军的地盘上来发展?

    他在梦中曾偶尔读到过关于归义军的历史,其中有一段就是专门描述曹元忠其人。

    那段历史上说,曹元忠是归义军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他性格温和,深谙平衡之道。

    在位期间,他编纂历日,敬授民时,设立军镇,还授土地,保障丝路畅通,促进文化交往,开窟造像,雕版印经,敦煌地区大名鼎鼎的莫高窟,其中有很多雕像就是在曹元忠时期兴建的。

    而且曹元忠不仅对内整理有方,对外也很有一手。

    他曾对手下人说过,“若不远仗天威力,河湟必恐陷戎夷”(这不是曹元忠的原话,不过基本上是这么个意思),其意思就是说归义军虽然远离中原腹心之地,算得上是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一个独立治所,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四周都有强敌环伺,如果不倚仗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作为威慑,根本就不可能和周围的那些强大的少数民族相对抗。

    所以曹元忠一直都在竭尽所能的与中原王朝保持联络,他曾数次派人到中原进贡,无论是后汉、后周,还是北宋时期,归义军都曾上表请求归附,数次受到中原皇帝的晋封,这让归义军在周围强敌环绕的情况下,始终屹立不倒,一直坚挺到宋仁宗景佑三年,才被西夏李元昊所灭。

    由此可见,曹元忠此人能文能武,善于审时度势,又对归义军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有着清醒的认知,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去结交和拉拢的人才!

    而且柴宗训从来就没想过能一步到位,直接刚到西域就把归义军和沙、瓜二州给统统吞并了。

    要知道,沙、瓜二州距离中原腹心之地有数千里之遥,两地的百姓,早已经在这片地区繁衍生息超过几百年,无论是风俗还是人情,都和中原有了天壤之别。

    他一个外来者,刚一到达就要大大咧咧的以统治者自居,将所有的百姓和归义军都纳入自己的治下,这可能吗?

    如果柴宗训真的这么做,那迎接他的,必不会是西域百姓的倒履相迎,最有可能的,反而会是归义军的刀枪和铁骑!

    所以柴宗训最初的计划,其实只是想先进入沙州城,找到一块落脚的地方,然后再慢慢发展,伺机而动,看看有没有机会能获得归义军的领导权。

    但他没想到,曹元忠对自己竟如此警戒,他还什么话都没说,曹元忠就已经先一步把他入城的路给堵死了!

    连城都不让进,那还谈何落脚,谈何伺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