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十五章 此去西土无知己(五)
到:

    “有时候,君王的心意,并不一定非要说出来,正所谓体察上意,方为晋升之道,将军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赵匡义露出一副迷惑的表情,仔细想了想,方才一甩脑袋道:

    “咳,你这个赵大脑袋,说话能不能说清楚,非要这么遮遮掩掩的,让人听得云里雾里,有意思吗?”

    赵普相貌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身子极瘦,但脑袋却奇大,因此在周朝有一个“赵大脑袋”的外号,平时相熟之人都会以此来开他的玩笑。

    不过这个赵大脑袋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说他脑瓜子聪明,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因此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褒奖。

    如今赵匡义猜不透他的话,就拿他的外号来膈应他,赵普也不生气,依然笑眯眯地说到:

    “其实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陛下并不是不想杀李筠、李重进二人,甚至就连小皇帝,他也……”

    说到这里,他诡秘一笑,跳过不言到:“只是陛下顾忌名声,一心想做千古圣君,所以有时候,有些见不得光的事,就需要我们来帮他暗地里完成,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赵匡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恍然的神色。

    “哦~,我明白了!”他拖长音调说到:“你的意思是说,这件事我们表面上不能做,但背地里却可以去下手,而大哥只会装作不知不觉,这样就能保住他的名声?”

    “嘘~”

    哪知赵普却冲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轻一笑道:

    “你错了,这件事,只能做,不能说!”

    赵匡胤阴险的点了点头,同样挤出一个阴森可怖的笑容……

    ————————————————

    三日的时间很快就一闪而过,就在柴宗训刚刚指挥着宫人收拾好宫中的一切,还没等到李筠、李重进二人回信的时候,约定好的禅位大典的时间已经来临。

    赵匡胤是在凌晨时分进城的,据说他的大军进城的时候,京中的百姓夹道围观,人群中甚至有人山呼万岁,为赵匡胤的英姿和十万禁军的气势所折服。

    柴宗训站在皇城的城墙上边儿,程听到了城中百姓的欢呼之声,不过他并没有显露出任何表情,既无悲伤,也无愤怒。

    等到赵匡胤率领大军来到皇城根下,柴宗训令他折往祭坛的方向,然后自己就带着范质、王溥等人,走出了皇城。

    汴梁城依山傍水,祭坛并不在皇城之内,而是在皇城背靠的半山腰上,从宫中当然也有通往祭坛的道路,但是赵匡胤带领大批军马,显然不宜从宫中穿过,于是他们只能绕出城外,再从城外的大路登上祭坛。

    等到赵匡胤和他的大军抵达祭坛之时,柴宗训早已经率领文武百官等候在这里。

    赵匡胤还想上前和柴宗训寒暄两句,可柴宗训程表现得一脸冷漠,并没有太过搭理他,只是中规中矩的走完了整个禅让的流程,然后匆匆将禅位诏书交给赵匡胤,就此离去了。

    赵匡胤也不以为意,他以为柴宗训毕竟是个孩子,今天的表现纯粹是一种孩子气使然,因此并不放在心上。

    不过柴宗训回到宫里之后,却立刻吩咐众人,马上备马出发,他今天就要离开汴梁城,片刻都不想耽搁。

    何内侍作为一直跟随在太后和皇帝身边的旧人,敏锐的察觉到了柴宗训情绪有些不对,他趁人不备悄声问柴宗训:

    “陛下可是有什么不高兴之处?”

    柴宗训呵呵冷笑一声,反问到:“朕的江山都丢了,难道还能高兴得起来吗?”

    何内侍赶紧闭上嘴巴,但他却知道,柴宗训情绪不对的原因,绝不是因为丢了皇位。

    事实上,早在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候,柴氏就知道这个皇位保不住了,不过那时候柴宗训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异常,他除了心里稍稍有些不忿,还是很认真的筹谋着未来,一直在为了自己和宣慈太后的将来所筹划。

    但是从刚才在皇城的城墙上,听到城中百姓山呼万岁,夹道欢迎赵匡胤率大军入城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产生了变化。

    那是一种不知道该怎样用言语去形容的冰冷,就仿佛在那一刻,他化身为一团远古不化的寒冰,从他身上不停地渗出一道道刺人心脾的寒气。

    是因为感觉自己被城中的百姓抛弃了吗?

    何内侍也不知道自己猜测得对不对,总之他啥也不敢说,啥也不敢问。

    但在柴宗训的催促下,已经准备了三天的宫人们还是很快就收拾齐备,然后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出现在皇宫的大门口。

    还有些来不及收拾的东西,柴宗训一声令下,干脆都给丢了。

    但就在众人准备出发的时候,远处却想起了滴滴答的马蹄声。

    迎着正午时分稍显刺眼的阳光,赵匡胤率领着数十名骑士出现在了柴宗训的面前。

    “贤侄这么快就要走吗?”赵匡胤勒住马绳,惊讶地问柴宗训:“何不再多留几日,等收拾妥当之后再安然上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