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十二章 此去西土无知己(二)
上,难道赵匡胤真的有这么大的胸襟?

    两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柴宗训,但柴宗训早已猜到两人的心思,当即淡淡一笑,轻声说到:

    “不过是赵匡胤太有自信,轻视我们孤儿寡母而已,并无什么特别的原因。”

    他这句话说的很诚恳,其实赵匡胤之所以同意放他们走,还真是因为对他们孤儿寡母的轻视。

    还是那句话,谁能相信一个六岁的孩童,带着区区几千人,就能到西域去搞风搞雨、东山再起呢?

    说不定他们还没走到西域,就被路上的其他割据小势力给吃干抹净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柴宗训离开后周后,就没了军队的保护,附近的其他势力,能允许他们几千人马,平平安安的跨过国境,远赴西域吗?

    所以赵匡胤才乐的做这个顺水人情,既保住了自己的名声,有解决了国内的隐患,顺便还能甩掉柴氏这个包袱。

    这是一场在赵匡胤看来稳赚不赔的交易啊!

    另一边,赵匡胤也正是这么想的。

    他回到自己的军营后,同样有一堆人迅速的围了上来。

    其中走在最前头的两个,就是他的兄弟赵匡义和狗头军师赵普。

    这两人在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当初那袭龙袍,就是他们俩拿出来的。

    而事实上,他们俩在其他方面也是赵匡胤的左膀右臂,可以说没有这两个人,赵匡胤还真不敢随随便便的搞兵变。

    所以在赵匡胤面前,这两人也显得十分随意,一见赵匡胤回营,立刻急急忙忙的围了上来,双双问到:

    “大哥(陛下),小皇帝怎么说?”

    赵匡胤收敛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清清嗓子,按捺不住的欢喜道:“小皇帝已经同意了,将皇位禅让给我!”

    “当真?”不止是赵匡义和赵普,军中其他的将领听到这句话,也同时眼睛一亮,露出狂喜的神色。

    也难怪他们会这么高兴,因为这些人,都是拥立赵匡胤夺位的功臣,只要赵匡胤能顺利登上皇位,他们必然会受到厚赏,从此以后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不在话下!

    所以整个军营都突然一下子沉浸在了快活的范围中。

    但赵匡胤这时却皱起眉头,轻声说了两句:

    “只是那个小皇帝提出三个条件,颇为棘手。”

    “哦,他有什么条件?”众人赶紧问到。

    赵匡胤回答:“他要我登上皇位之后,放他离开,同时让李筠、李重进二人也随他离开,还有汴梁城中的大臣和百姓,如果有愿意随他同去西域者,我们都不得阻挡。”

    他这句话说完,周围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的目光都刷的一下齐齐聚集到了赵普身上。

    因为在这群人中,赵普是公认最聪明的,也是赵匡胤的智囊,大家都习惯了有什么事的时候,由他来出主意。

    赵普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因此一听到赵匡胤的话,立马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片刻之后,在众人期冀的目光中,赵普抬头问到:“陛下可是已经答应了?”

    赵普这个人比较谨慎,虽然赵匡胤还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但他知道,自己和赵匡胤之间,已经有了身份的差距,为了日后不被赵匡胤忌恨,所以他从陈桥驿兵变时,就一直改口称呼赵匡胤为“陛下”。

    相比之下,赵匡胤手下的那群大将可就差多了,这些人即使在赵匡胤登基之后,也经常忘记改口,哥哥长弟弟短的叫着,甚至在上朝的时候也不避讳,经常显露出和赵匡胤“兄弟情深”的样子。

    试问哪个皇帝能忍受一群武将和自己称兄道弟?

    所以后来赵匡胤才会如此忌惮,使出“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这也是无奈之举。

    而赵普的谨慎,很明显在这时候已经起到了效果。

    听到他称呼“陛下”,赵匡胤满意地眯起了眼睛,随口回答到:“是。我觉得小皇帝的条件,并不为难,甚至对我们还有不少好处,所以暂时先答应了。怎么,赵掌书觉得有问题吗?”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的时候,赵普正在他军中担任节度掌书记的职务,所以赵匡胤称他为“赵掌书”。

    赵普接过赵匡胤的话,也没有明确表示出反对,而是紧锁着眉头说到:

    “其实臣也察觉不到有什么不妥,不过总觉得这个小皇帝,没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赵匡胤也似乎想到什么,稍稍楞了一下。

    “怎么了大哥?”赵匡义一直在着两人的谈话,一见赵匡胤脸色不对,连忙反问。

    赵匡胤想了想,突然对众人问到:“你们之前离开汴梁城的时候,可曾察觉到小皇帝有什么变化?”

    “这……”众人一齐沉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赵匡胤为何会有此一问。

    赵匡胤也是低下头,沉吟良久,这才说到:“我记得之前离开汴梁城的时候,小皇帝虽然聪慧,但也毕竟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