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十章 黄沙漫漫路万里(十)

    一听到军队两个敏感的词汇,赵匡胤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

    自由可以给,但军队能给吗?

    他本来就担心柴宗训不死心,还想着召集各路兵马起兵勤王,所以一早就吩咐石守信等人控制禁军,将柴宗训困死在汴梁城。

    没想到柴宗训此时竟敢光明正大的向他要求军队。

    他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万一柴宗训得到军队之后,立刻翻脸,一边拥兵和他对峙,一边号召各路节度使的兵马勤王,那他赵匡胤岂不成了天下的笑话,令人嘲笑他被一个六岁的孩童给耍了?

    所以赵匡胤此时的表情显得非常严肃,认真地盯着柴宗训,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他的真正想法。

    而赵匡胤的心思,柴宗训又怎么可能猜不到呢?

    事实上,他在昨晚独自一人仔细思索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自己提出这个要求后,赵匡胤可能做出的反应。

    就跟赵匡胤此时的表现一模一样!

    军队乃国之重器,他正是因为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所以才会失去皇位,赵匡胤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答应把军队交给他?

    所以他刚才说那句话,其实早就已经留下了后手!

    见赵匡胤面色冷峻,一言不发,柴宗训继续笑到:“赵世叔不必惊慌,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所以朕绝不会让你为难。”

    顿了一下,他又正色说到:“其实朕之所以敢提出这个要求,对赵世叔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我想要的两支军队,相信赵世叔一定会很乐意成!”

    “哦?”赵匡胤眼神闪烁了一下,心里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还真把朕当傻子了,这种时候,我怎么可能把军队交给你,还很乐意?

    除非朕是脑子被驴给踢了!

    不过见柴宗训信心十足,而且脸上的表情也不像是在开玩笑,他还是打起精神试探着问到:“贤侄且说说看……”

    柴宗训闻言心头一喜,知道赵匡胤已经隐隐松动,于是连忙解释到:“朕想要的,是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手中的两支兵马……”

    “什么?”他话还没说完,赵匡胤已经脸色大变,惊叫着发出了声音。

    赵匡义为何会如此惊讶?

    因为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两个都不是普通人。

    李筠原名李荣,并州太原人(今山西太原),是从后唐时期就服役军中的老将。他在燕王赵延寿手下时,就曾屡次与契丹人作战,因功累升至控鹤指挥使。

    后来刘知远在晋阳称帝,李筠便率兵投靠,官拜博州刺史,与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等人关系极好,曾多次并肩作战,驱逐契丹人。

    等到周太祖郭威反汉,建立后周,李筠又投入到郭威的麾下,因屡立战功,升迁至昭义节度使,拜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此后数年,后周屡次与北汉兴兵,李筠驻守潞州,多次击破支援北汉的辽军,先后攻克辽州、长青寨等地,又被加封为兼侍中。

    兼侍中的意思,就是他和王溥,在品级上都属于二品大员,地位尊崇。

    而那个李重进,就更加难以言说了。

    李重进乃是周太祖郭威四姐福庆长公主的儿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他算得上是柴宗训的表舅。

    此人虽然战功不显,但却做事沉稳,以姻亲之故,累拜殿前都指挥使,后参加高平之战,颇有战功,于是拜成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取得“使相”之位。

    后来周恭帝柴荣继位,他又被升迁至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和李筠是属于同一个登基的大员!

    这两人都是镇守一方,手下有数万军队,如果他们合在一起,再加上柴宗训的号召力跟正统的名义,赵匡胤除非是活的不耐烦了,才会答应柴宗训的要求!

    因此他在听到柴宗训说出的那番话之后,立刻惊讶地叫出声,打断了柴宗训接下来的叙述。

    “贤侄莫非……是在戏耍朕?”

    赵匡胤听到柴宗训的话,脸上已经隐隐浮现出怒气,他不知道柴宗训哪儿来的勇气,竟敢当面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

    难道他以为自己还是个孩子,所以自己就真的下不去手?

    赵匡胤以为柴宗训是在仗着年幼胡说八道,却没曾想柴宗训早已想到这一点,他当下嗤笑一声,安抚赵匡胤到:

    “赵世叔先莫慌,听朕把话说完。”

    说着他侃侃而谈到:“朕知道,李筠与李重进手里都有大量兵马,所以世叔比不会放心让他两人与朕汇合,但假如朕能劝说他们,放弃手下的兵马,只带着不超过一千人的军队随朕离开大周呢?而且朕可以向世叔保证,这加起来不超过两千人的兵马,可以程在世叔的军队监视下,直到离开周境,绝不会做出任何违反我们协定的事!”

    他这句话才一说完,赵匡胤立刻又是浑身一颤,忍不住露出了惊容。

    柴氏小儿竟敢做出这样的保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