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不绝的嗡嗡声,柴宗训沉着脸,任由驾车的內侍将龙辇驶过御街,直往城门口而去。
来到北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早已带兵在此等候多时,两人看到柴宗训的龙辇驾到,脸上双双闪过莫名复杂的神色。
因为昨天的一番交谈,两人其实已经对拥护赵匡胤登基这件事,不再抱有那么巨大的热情。
是柴宗训让他们明白,赵匡胤登基,对他们这些武人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可是事已至此,他们俩就算后悔也来不及了。
如今整个北城门口,不止只有他们两人率领的叛军、以及从宫中走出来的皇室及几名官员,还有那些早一步就已经赶到这里,正等着向即将登基的赵匡胤献媚的文武百官,以及无数眼巴巴跑过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他们要是在这时候脑子突然抽了,跟柴宗训说什么“拨乱反正”,只怕下一秒,他们两人就会被失望的军士和愤怒的文武百官给撕成碎片!
两人只得整理了一下衣甲,然后走上来对柴宗训行礼到:“见过陛下!”
“平身!”柴宗训右手虚抬,示意二人不用客气,然后在何内侍的搀扶下,从龙辇上走了下来。
回首再望了似远又似近的皇宫一眼,柴宗训抬起头,朝石、王二人问到:
“赵匡胤是否已经在城外?”
“是。”石、王二人此时惜字如金,都不想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出现任何纰漏。
柴宗训也知道他们的心思,并没有趁机继续进行挑拨,他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突然回头对身后的众人问到:
“何人敢为朕牵马,一起去会会赵匡胤这个叛贼?”
身后众人尽皆愕然,然后大家都能看到他们喉咙使劲地在耸动,显然是被柴宗训这句话给吓到了。
但这时候,人群中却蹿出一个年轻人,一袭长衫,做儒生打扮,慷慨激昂的对柴宗训喊到:
“草民愿往,请陛下准许草民为陛下牵马!”
“哦?”柴宗训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问到:“你是何人?”
那年轻人抬起双手,恭恭敬敬的朝柴宗训行了个大礼,回答到:
“草民寇相,乃是开运中年状元,现今忝为魏王府记事参军,草民请为陛下牵马!”
“咦?”
听到这个年轻人自报家门,柴宗训忍不住微微惊了一下。
因为这个年轻人的名字虽然很陌生,但他却恰好知道。
开运中年并不是后周的年号,而是后晋时期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继位之后,使用的年号,也就是说,这个年轻人是在后晋中了状元,然后因为后晋被后汉所取代,后来后周又取代了后汉,所以他才变成了周人。
至于魏王府,当然也不是三国时期那位喜好人/妻的魏王,而是指符彦卿,也就是吴王符楚的孙子,五代名将符存审的儿子,符存审是李克用养子,曾改名李存审,先后出任过宣武节度使、蕃汉马步军总管、中书令,跟个人武力无敌于天下的李存孝曾是兄弟关系。
后来符家投靠后周之后,符彦卿的大哥符彦超曾任安元军节度使,死后追赠太尉,二哥符彦饶曾任忠正军节度使,兄弟九人均为镇守一方的名将,符彦卿本人也因为能征善战,25岁就当了吉州刺史,累官至天雄节度使、拜太尉,由淮阳王进封为魏王。
寇相能在符彦卿手下做事,说明此人具有一定的才干。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柴宗训知道,这位寇相未来会有一个极其厉害的儿子。
大宋名相寇准!
说起寇准,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非常显赫,如果再说到“寇老西儿”,恐怕连不识字的老弱妇孺都能对他的事迹有所耳闻了。
寇准19岁就中了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渐渐被太宗所重用,三十二岁拜枢密副使,随后升任参知政事。
宋真宗时期,寇准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就是在辽人南下的时候,他不宋真宗南迁,逼迫皇帝率兵亲征,稳定了军心,抵挡住了辽人的南下,并且促使宋辽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
历史上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可谓有好有坏,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这个盟约的签订,是宋朝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喘息良机,也为大宋至少续命了上百年,如果没有澶渊之盟,历史上后来还会不会有大宋三百年江山,会不会有南北两宋的苟延残喘,这还真说不一定!
而眼前这个寇相,就是那位倔脾气的“寇老西儿”的老子!
柴宗训目光微怔的看着眼前的寇相,脑海中却已经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我现在把这个家伙拐走,跟我一起去西域,那后来历史上,还会不会出现寇准逼迫皇帝亲征,宋朝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如果没有澶渊之盟,北宋会不会在辽人的铁骑下,转瞬间灰飞烟灭,大宋三百年的江山,也变成了一段无人知晓的历史?
这是柴宗训从病中苏醒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