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覆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胡地西风卷苍狼 第二章 黄粱梦里付兴亡(二)
   自唐末朱温起兵反叛以来,整个中原就进入了一个军阀割据的战乱时代。在这段时期,各大军阀之间相互征伐,军阀内部亦是纷乱不休,三五年间就会有一个势力崛起,三五年间又会有一个势力覆灭,朝代更替朝闻夕改,各种各样割据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

    而这一切的基础,无疑都来自于两个字——兵权。

    据统计五代十国期间,一共涌现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大的朝代,其间还先后出现过前蜀、后蜀、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余个国家。

    这些国家有的传承数十年,有的可能只有一任皇帝便宣告灭亡。

    而取代他们的,有时并非是敌对的势力,而是这些国家内部的将领。

    比如周太祖郭威,他便是后汉的出色将领,正是在他的协助下,后汉高祖刘知远建立了国家,刘知远死后,郭威又官至枢密使,成为朝廷内部统领兵权的第一人。

    正是因为忌惮于郭威的权势和名望,后汉隐帝刘承祐才在他领兵出征之时,杀了他家,顺带连周世宗柴荣的原配妻子刘氏也给一并杀掉了。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郭威反汉自立,建立后周的历史。

    所以说在五代十国时期,兵权成为了各国君主最为忌惮的话题,无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拥有多少兵力,才是各个国家能够建立和延续的关键。

    正因为对兵权的重视,所以五代十国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就是将最精锐、最能打的士兵收拢到中央,用以拱卫国都,而守边的将士,则采用战斗力低下的乡兵、甚至是民兵。

    周世宗柴荣虽然英明神武,但他也对兵权十分重视,所以后周的军队,同样采用了和其他国家相似的“强干弱枝”的政策,国所有最精锐的兵力,几乎都被聚集到了禁军之中,守卫汴梁的二十万禁军,便是后周最能打的军队,其他军队和它相比,简直不堪一击。

    赵匡胤时任殿前督检点,也就是禁军的统领,又被临时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将国兵权收归于一身,可以说,宰相范质与王溥等人的愚蠢,将他推了一把,让他彻底获得了对皇帝和对朝廷的压倒性优势。

    他手中掌握着禁军,京中又有结社兄弟石守信等人同样控制着兵权,可以说柴宗训母子此时此刻,几乎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了。

    这也是柴宗训为什么一醒过来,就立刻要追问赵匡胤行踪的原因。

    但小符氏的回答,却令他整颗心都一下子陷入了谷底。

    “赵匡胤已经率兵渡过黄河,今大军就驻扎在柳园口一带,距汴梁不过半日路程……”

    小符氏面色憔悴,说起赵匡胤大军的时候,脸上已经是一片灰白之色。

    因为她知道不仅只是赵匡胤大军压境,京中还发生了叛乱,赵匡胤的结义兄弟、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刚刚杀掉了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占据了汴梁城北门,正准备虚门大开,恭迎赵匡胤回京登基称帝。

    而到时候他们母子两的命运,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早已被人所预定。

    想到这里,小符氏忍不住悲从中来,抱着柴宗训失声痛苦。

    她怜悯自身的遭遇,更怜悯这个视若亲子的幼年皇帝,可怜他才刚刚从一场谋杀中逃过一劫,却依然避不开被人夺走帝位、然后如同猪狗般屠戮的下场。

    这到底是造的什么孽哟?

    难道真的是如世人所说,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出于周世宗柴荣对佛祖的不敬,甚至于对佛教的剿灭跟打压?

    否则柴荣为什么会年纪轻轻便染病去世,他亲自挑选的托孤重臣赵匡胤,又为什么会突然发动兵变,黄袍加身?

    小符氏边哭边胡思乱想,却没有留意到被她搂在怀中的柴宗训,此时双眸正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赵匡胤大军还在柳园口,为什么?

    要知道,从汴梁城到陈桥驿,总共也不过六十多里路,也就是说只要赵匡胤愿意,他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便将陈桥驿的十万大军带回汴梁城。

    但这短短的六十多里路,他却走了足足三天,至今还在柳园口一带徘徊,他在等什么?

    柴宗训几乎一瞬间就想明白了,他在等,等朝廷的反应!

    赵匡胤是个讲究人,他和五代十国时期大多数的统兵将领都不同,他出身显赫,高祖赵眺曾是唐朝幽都县令,曾祖赵珽曾任唐朝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历任营、蓟、涿州三地刺史,其父赵弘殷也因救驾后唐庄宗有功,累官升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开国男。

    赵匡胤自小就胸怀大志,他年少时曾四处游历,后来在襄阳一座寺庙遇到一名老和尚,老和尚善于看相,见到他之后就说:“我把我所有的财物都资助给你,你往北去会有奇遇。”

    于是赵匡胤往北走,于乾祐元年(公元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账下,参与讨伐河中节度使李守贞,屡立战功。

    他和周世宗柴荣的友谊,也正是在那时候结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