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且不知那里又如何?”
佐藤仁康话一出,一直闭目不语的苏我入鹿,也睁开了眼,众人一起看向了三井雄一。
“那里啊”三井雄一尝了尝杯中的美酒,好像在回忆,良久才道:
“那里是我见过最繁华的城市,一百个藤原京也抵不上一个洛阳,那里是大唐的商业之都,全国所有的商人每年都会在那里开各种各样的商业协会,听说大唐最大的商业协会天下会的总部,就设在洛阳。
洛阳没有长安这么多的高官贵人,南来北往的商客是那里的主流,是我们商人最为梦想钟爱的圣地。
其实啊,如今大唐的南方城市也是很繁荣的。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在长安、洛阳这样北方城池,处处透着豪爽的朝气,不像南方那些世家,生活糜烂,而且很难和他们打交道。
他们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倭人,或者说是对所有非汉人的民族,都是瞧不起的。
虽然北方的汉人也有很多看不起我们东瀛商客的人,但一般不会表现出来,但那些南方世家却不。
他们表面上谦逊待人,但骨子里却藏着东方世家特有的桀骜不驯,那种骄傲让他们从来不会隐藏对我们东瀛商客的蔑视。
但说来可笑,即使是他们讨厌、厌恶、讥讽我们,那些世家子依然能够表现出卓然不群的大家气度。
隐隐间竟让人觉得,好似我们真的是不知礼仪的蛮人。
不过,说实话,南方唐人的脂粉气太重了,没有北方唐人那么剽悍英武,同样也比不上我们东瀛武士。”
三井雄一晃了晃杯中的大唐名酒“五粮液”,幽幽地说道,一脸的平静,但说话时不经意间握杯子的手却偶尔间青筋绽露。
“是啊,似乎从古至今,一直是北方的汉人打败南方的汉人,最后称雄天下。”佐藤仁康忍不住插嘴道。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汉人也是汉人,不是吗?总归不是我们东瀛人吧。”三井雄一不以为然的道。
三井雄一的话,让众人沉默了下来,佐藤仁康也是一脸唏嘘。
虽然喜欢孟子学,但和许多倭人一样,佐藤仁康在心目中还是更倾向于匈奴、突厥那等强者。
因为在许多时候倭人心目中中原王朝是强大无比的,而能打败这样的民族,是值得瞻仰的。
“依本君看,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富庶,是因为他们有发达的先进技术,能织成美轮美奂的丝绸,能酿出清醇的美酒,能造出最大的战船,相比之下,还没有拥有完整制度的东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是苏我入鹿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直指大唐兴旺的核心。
不同于后世的日本人,苏我入鹿和东瀛倭国许多年轻贵族一样,对拥有强势武力的大唐军队充满着敬意与憧憬。
想像着有朝一日东瀛的武士也能拥有那样的力量,但他却比一般人看的远,知道东瀛和大唐的差距,不是一代、几代人能够弥补上的。
“苏我君说的对。我以前以为孟子学已是中原学术的最高境界了。
而今看来中原的学问是浩大精神啊。不可否认,中原的学问和西方那些大食人的伊斯兰学有共通之处,但中原的的学问却更为严谨。”佐藤仁康也点头附和道。
大唐近年来的通商,不可避免的将许多现阶段大唐能够接受的跨时代知识,传播到东瀛去了。
“不错,大唐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两任皇帝都崇尚实学,虽然那太宗皇帝最后服食丹药而死,但在世之时,却不曾做出秦始皇那种荒唐之举。
而今困扰东瀛的正是佛释乱神,惑世诬民的种种旧俗陋习如果不早日废黜,将民众从释家的鼓惑幻想中解脱出来。那东瀛永远也别想强大起来,永远愚昧懦弱下去,东瀛的百姓永远不能够像大唐百姓一样,穿上丝绸,露出如此的笑容。”苏我入鹿豁然起身,愤然的指着窗外热闹的闹市道。
“苏我君说的极是,我东瀛倭国虽然屡屡派遣唐使向中原学习,也曾不止一次引入中原的儒学。但没有一个人能正真掌握唐人的本领。却只带回了佛释之类使人消极颓废的夷学。
因此当务之急应该重拾我倭国的武道精神,并认真向唐人学习经营技术之道。如此重任也只有苏我君能够承担了。”佐藤仁康拍掌赞道,语重心长的对苏我入鹿道。
作为苏我家的继承人,不少人眼中的贤明之主,他此次隐瞒身份来大唐,就是想切身考察一下中原天朝的实力,而且话中也有对那在东瀛很受欢迎的辩机的不满。
“诸位还请放心,入鹿必百倍努力。当然,这还要靠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才行。”苏我入鹿猛然点头道。
现在的苏我入鹿虽还未继承家业,但作为一个未来权倾天下的重臣,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也不管他心里如何作想,他都需要向大唐学习。
说到这,苏我入鹿不由的转头向三井雄一询问道:“三井君,大唐的皇帝陛下同意见我们了吗?”
“苏我君,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