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向即将来临的寒冬季释放出最后的活力。
有人说初冬是灰色的,因为一到这个时候,整个城市的上空便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了阳光,没有了生机,但李治一年四季中倒是颇喜欢秋冬季节。
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硬说要有,就是秋天够浪漫,而且要过年了,前世这个时候考完试,就卧在家里,或者找同学们聚会。
在过年的时间里,更是走家串户,大鱼大肉的吃着,红包拿着,如今想来,竟是那么美好
看了看天气,天高云淡的,还不错,心情也不错。
“走,上朝。”
“陛下起驾太极殿。”小桂子的声音很尖细,但不大,自己的主母还在春睡呢,可不能吵醒。
很满意小桂子的机灵劲,这名字没白取,不过最满意的是,他是一个真太监。
自从做了皇帝后,李治就心血来潮的派人将宫中的大笑公公太监,全部找人检查了一遍,确认全部合格,才算放心,并且大幅度的消减太监的数量,让宫女暴增,嘿嘿,太监?
保留一定就好了,李治也曾想过废除太监这种畸形的产物,但武媚娘的一席话,却让李治犹豫了。
“陛下,宦官的危害在于权利,陛下可以控制宦官的权利,中土的宦官制度已经延续一千五百多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陛下一定要保留下来”
李治知道武媚娘是郑重其事的,这是夫妻间的默契,每当武媚娘要说大事的时候,都会改口称陛下,和别人一般无二。
“你说说看。”李治点点头,认真的听着。
武媚娘嫣然一笑,充满睿智的道:“陛下宦官的最大作用不是家奴,而是相当于挡板。
“挡板?你是说缓和矛盾。”李治有点了然了。
“不错,陛下,君和臣的关系再亲密,也始终有破裂的一天,当君主和臣子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陛下是准备诛杀臣子呢?”
武媚娘的话,让李治微微一愣,突然发现自己确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武媚娘所说,当君主和臣子发生矛盾的时候,君主应该怎么办呢
诛杀大臣的皇帝,如幽王、纣王等人,诛杀臣子太多而被臣子造反杀死,还被冠上一个迷恋女色误国的罪名。
西周后,宦官制度渐渐完善,迷恋美色误国而被臣子推翻的皇帝再找不到了,而宦官作为特殊的政治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从此之后,君王和臣子的尖锐矛盾,因为宦官这个特殊体系的存在,矛盾很悲剧的被转嫁到宦官头上。
于是乎,这些可怜可悲可恨的宦官,成为君王手中调和矛盾冲突的工具,君王指挥宦官杀死和自己矛盾冲突严重的臣子,而臣子也将报复对象指向宦官,君王乐得两边斗来斗去而自己坐收渔利。
而这种平衡制度在后世明朝,演化到了极致,嘉靖皇帝哪怕二十年不上朝,国家依然平稳的运转着,期间宦官和一张居正为首的士大夫文官甚至武将们,彼此相互制约,斗得不亦乐乎,国家国力却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可以说,这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
当然弊处就不说了,看一看后世那些宦官掌权后,做出的事吧,甚至魏忠贤那变态差点逆天篡了皇位。
但是,正如武媚娘所言
如果宦官这个政治体系消失不见的话,君臣间尖锐矛盾冲突的矛头将会直指君王。
当矛盾累计一定程度,冲突爆发时,君臣之间总要出现一场生死相争。
但无论胜负,国家的力量在冲突中消耗巨大,最后失去最多的总是君王。
无论是李世民也好,还是李治自己也罢,都是有信心绝对压制身边一干臣子的。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权位、金钱和女人,就会有打打杀杀,就会出现江湖。
矛盾嘛,是不可避免的,也一定会存在滴,这是不可调和的。
当矛盾累计到冲突爆发时,李治还真不知该如何缓和这种矛盾,难道像李隆基那傻蛋一样,抛出自己心爱的女人缓和矛盾?
武媚娘看着李治眼珠子乱转,心思转动的模样,笑道:“陛下本宫劝陛下采取宦官制度也是有私心的,如果没有宦官的存在,当君臣之间发生冲突时,宫中女人往往也许是最好的调和对象,特别是像本宫这种掌握大全的后.宫女子,更是调和矛盾最大的筹码不知道当那一天来临时候,陛下用什么调和冲突呢”
吐出一口气,李治对武媚娘的话深以为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武媚娘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治肮脏的一面,可以理解。
自古以来,中原作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结构,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权利的巩固加强为中心,而不是开疆拓土。
因为中原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君王的着眼点从来不是生存问题。
于是乎,围绕君王身边的政治斗争,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