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皇帝李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儿子和儿子,差距咋就那...
,李承乾满脸泪水,强笑着,拜倒在长孙皇后面前。

    长孙皇后摇了摇头,鼻腔间梗咽着,但眼神中,却散出一种李承乾从没见过的坚定:“乾儿,你不必说了,哪怕是拼了为娘这条命,为娘也不会让你父皇杀你的,如果你父皇坚持杀你,为娘就一头撞死在太极殿上。”

    说完,长孙皇后咬着牙站了起来,气势汹汹的快步奔出了牢门外,根本不理后面李承乾的呼唤,这一刻,长孙皇后颇有她的前辈独孤皇后还有好友房夫人的风采。

    唉,大唐的女人啊,那都是善变的,看来我们的李大大要头痛了哦。

    呆呆的看着长孙皇后离去的身影,“哐当”一声,牢门又重新关上了,但李承乾却觉得心一下松了下来,那是一种生的希望,弥漫在李承乾的心头。

    “小九啊,小九,你说的是真对啊。看遍了星空,却没有发现哪里有比母亲的容颜更灿烂,有比母亲的爱更浩瀚的了。活了一辈子,到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啊。”

    ※※※※※※※※可爱的分界线※※※※※※※※

    夜色已浓,但太极殿中,李世民却像是一个失足于陷阱中的雄狮一样,在御阶上来回的走动,须发皆张,如电的眼光不时的还狠狠的扫视着站在御阶下的群臣。

    但无论是以长孙无忌、房玄龄为首的文官,还是以李靖、李绩为首的武将,甚至连平时整天子曰诗云的孔颖达孔老夫子,此时都是眼观鼻、鼻观心,静默不语。

    “该如何处置太子,你们倒是说句话来,满朝文武,难道都哑巴了不成。”李世民看着群臣大怒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虽然此刻没有那么夸张,但群臣心中还是凛然的,就连呼吸也不由的放缓。

    深怕李世民要自己问答,自己能够怎么说呢?

    太子谋反是帝国政治中最严重、最恶劣、最敏.感的事件,这种事情谁敢替皇帝拿主意?

    杀?

    毕竟是皇帝自己的骨肉,无论同意不同意你的上谏,这个印象虽是坏到底了,得罪了皇帝,你以后还想在大唐的政堂上继续混?

    不杀?

    好啊,那怎么办,这可是实打实的撺掇领兵重臣造反,不杀如何镇人心,不杀,恐怕那些分封天下各地的藩王、行军大总管的心都会乱了。

    杀?不杀?都不行,好吧,那只能闭嘴装糊涂了。

    一时间,群臣面面相觑,没人敢发话。

    朝堂上一片沉默。

    良久,就在李世民怒火又一次要爆发的时候,最后,终于有一个小官从群臣的末位,站了出来,打破了这种难捱的沉默。

    这个小官叫来济,是隋朝名将来护儿的儿子,时任通事舍人。

    看的出他心情很紧张,才走出几步,就”噗通“一声跪了下去。

    大着胆子强撑着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微臣愚见。陛下不失为慈父,此天下闻名,太子也...也可得尽天年。”

    话说的很简单,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保住你儿子一命,但具体善后还有由此带来的恶劣影响怎么办,这微臣就不知道了。

    这样的答案当然也是李世民想要的,不过李世民没有立即回答,只是看了看这小子,意思是,我记住你了,等着升官吧,然后让他回班位。

    最后李世民重新坐回龙椅上面,面无表情的对着群臣道:“天色晚了,都散了吧。”

    “喏”

    还议什么议,事实再明显不过了,陛下要放过太子,来济的话是今天关于太子论罪的唯一谏,够了,李世民得到自己想要的,不需要再问了,你们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群臣依次告退,这时候殿前的中官上前道:“陛下,晋王殿下,在外面求见。”

    “稚奴?”李世民皱了皱眉。

    对于前段时间,因为魏王的造谣,而不得不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的李治,李世民的心中是既骄傲又一伙的。

    那么多千古绝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也就是说,这十年来,自己这个老九,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纨绔,那为什么表现如此?看了看自己左手下的龙椅,再想了想李承乾、李泰和十几年前的自己,李世民苦笑一声,做皇子的哪有不盯着这个位子的,自己以前不是也一样?想比承乾、青雀,稚奴要聪明得多,懂得韬光养晦了啊。现在过来,是干什么呢?

    一身藩王衮服,李治施施然的迈进了太极殿,如今已经十四岁的李治,却有着一米七八的身高,FengLiu潇洒,气宇轩昂,长相要更像自己母亲长孙皇后一点,一身的文人气息,标准的小白脸,少女杀手,绝不为过。

    “小九见过父皇,父皇万福金安。”李治笑嘻嘻的上前行礼道,不得不说,小李同学的笑容还是蛮有感染力,至少小李同学那六个大白牙一露,每次武媚娘都会眼中微现迷茫,双颊绯hong一片。

    虽然李世民不至于这么花痴,也绝对不会花痴在李治身上,但心情却是好了许多,似乎被自己这个九儿子身上洋溢的自信、阳光的味道,多多少少感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