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血色战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十四章 边打边谈
进军东北部队也占有3o%左右的比重其实力不可等闲视之。

    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于9月23日接到〖〗央军委命令该师主力开赴东北的电报,即刻部署部队北进。先头部队第1o

    旅由第3师副师长刘震率领先行出。随后,黄克诚和哥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率第7、第8旅、独立旅和3个团,总共3,5万人9月2

    8日从苏北淮yīn出,经山东、河北承德,出冷口,部队有3,2万人于女月25日到达锦州附近的江家屯地区。

    必须指出的是,进军东北是**党军的整体行动,一切为了东北一切部署、调动、作战也是为了东北,因此派往东北的部队来自国各大战略区及其延安总部。其,陕甘晋绥边防军教导第2

    张旅长黄永胜率领该旅第1团和教导第1旅第1团共335o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ooo人和由〖〗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延安炮兵学校校长朱瑞和政委邱创成率领的炮校1o69人,也奉命于9月初分批奔赴东北,经晋北、察热地区,于11月12日到达辽宁的卓新、沈阳地区。一些原执行“向南展“”任务兼程南下的八路军部队也掉头向北进了。如著名的第359旅自1944年王震率部分人马组成南下支队深入湘翰边界地区后,其余部33oo余人于1944年6月在刘转连、晏福生率领下,组成南下第二支队,另有原陕甘、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一旅旅长年生率领的警一旅,两部合计63oo余人也风尘仆仆向南疾进,计划1与王震会合。9月旬,当刘、晏、所部行进至河南林县时,突然收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刘伯承、郊小平的命令,要他们掉头北上去东北。并指示放下重武器,轻装北进。

    9月旬,刘、晏部33oo人从河南林县出,向东北tǐng进,1o月底到达本溪、抚顺地区。1o月下旬,年生部3ooo人到达锦州地区。

    晋察冀军区派往东北的部队有11个团和两个支队,共1o4万人。除冀热辽军区的第11、第12、第13、第16、第18、第46团和2个支队先期出关进入东北地区外,沙克率领的冀第31

    团,周仁杰率领的冀第62团、第71团,也于1o月到达东北地区。李运昌到达沈阳后,又调冀东第15团到沈阳,担任东北局警卫任务。

    派往东北的部队,还有吕正操率领的晋绥军区第32团6oo

    人,早在1o月旬到达沈阳:邓克明率领晋冀鲁豫军区之第24团1

    5oo人,经冀北进,于1o月下旬到达沈阳以西地区:周桓率领的太岳支队6oo人,也按照**〖〗央的要求,于1o月到达东北地区。

    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主力部队,都克服了时间紧迫,路途遥远,时近寒冬,衣单被薄,水土不服,医药匮乏,供给不足等种种艰难困苦,胜利到达东北指定地区,总计达1o,8万人。

    除此之外,**〖〗央原决定派遣陈廖和叶飞纵队以及〖〗央党校、延安大学去东北”最后定于12月2日才改变计划不去东北的。

    各部队出前,部队普遍进行北上动员,抓紧时间进行了形势和任务教育。克服了部队程度不同地产生,“萃命到头”要过太平日子的思想。有些则对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有的还存在地域观念,不愿离开老区,不愿远离家乡。这些观念是部队北上执行战略任务的严重思想障碍。对此,各部队有针对ìng地进行了教育。山东军区所部、新四军3师在闯关东边组织干部学习动员,边紧急收拢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将部队收拢归建,从而确保了北上行动。

    晋冀鲁豫军区、晋绥军区和陕甘宁边区的北上东进部队”在指战员们的思想感情上,对远征也一时转不过弯来。通过教育,部队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延安炮校师生绝大多数没有到过东北,他们是消除了东北冬天,“一擦鼻涕鼻子就掉了,一搓耳朵耳朵就掉了,甚至连小便还要用小棍往下敲”等顾虑后上路的。

    新四军3师在远征,不畏严寒、饥饿和极度疲惫”在部队严重减员、气候水土不服的条件下赶赴指定位置。山东、苏北等地方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主力部队战略转移给予了大力支持。

    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等领导,在率部北进前,对当地党政军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充实加强了地方的各级组织领导,调整了部分领导骨干,扩充部队,留下一批武器,加强了坚持原地斗争部队的战斗力。

    在主力北进的同时,晋〖〗央还派遣大批干部随军队进入东北,开辟这一总根据地。

    冀热辽军区部队向东北进军时,从地方抽调地委〖书〗记、行署主任以下的25个团架子的1ooo多名干部随军进入东北。9月二日”由张秀山率干部8oo余人,从延安出,后到晋西与林枫干部团汇合,组成15oo人的干部团,在武装部队护送下”于1o月上旬到达东北地区。9月17日,**〖〗央又决定抽调4p多名干部分批开往东北指定地区。随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