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比法币坚tǐng,可如今已经宣布取缔,成了一堆废纸一这时的云南人就和他们的纸币一样,不再值钱了。
不过,在1945年11月份的昆明,社会舆论最热闹的话题依然是《双十协定》。这个协定其实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措施,但从内容上看,国共双方一致赞同,“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通过,“党派平等合作”的途径,“建设独立〖自〗由和平的新〖〗国”同意整编军队、
削减武装力量…………,这让许多人对未来的和平充满了希望。
到了11月旬,《新华日报》公开表**的《沁园春?
雪》。几乎所有的报刊都转载了这篇诗作,一时间,昆明各界人政客纷纷唱和,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蔡远飞虽然不太懂得诗词,但也觉得这篇《沁园春》写得很有气势…………,可是,一些敏感的人却从这篇诗词里读到了另外一种意味。
《沁园春雪》所表现出来的桀骜自负和锋芒毕1ù,显示了**是一个不愿意屈人之下的政治领袖:而蒋介石则同样是个权利yù望极强的铁血枭雄,他连自己的副手都要提防、对自己的把兄弟都不肯放过,更惶论与敌对势力握手言和了一当这两个人同时站在政治角逐场上的时候,内战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双十协定》签订之后仅仅一个月,在伞兵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放弃和平幻想,做好战争准备”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随后的,“整编退役”活动,6军突击总队没有削减任何一名军官。
当时,蔡远飞也认为和平的希望十分渺茫。在他看来,达成,“和平”的唯一途径是国共两党都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真正实行,“军队国家化”
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街上依然还有人努力地呼唤着“和平”真心地期盼着,“〖民〗主”
和,“〖自〗由”的到来这些人大多是象牙塔里的学生。
在昆明,热衷于“和平〖民〗主〖运〗动”的学校主要是西南联大以及云南大学、联大附和昆华女”因为这几所学校里,“民盟”的教师比较多”经常举办一些讨论会和演讲会。蔡远飞曾经去旁听过几次,觉他们除了批评和责备,并没有提出什么可行ìng的意见,所以渐渐地就不再去了。
虽然离开校园的时间并不长,但一年多来的经历,特别是在南京时期的所见所闻,已经使蔡远飞明白了政客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东西。他不相信上层官僚会因为几句理想主义的空谈就放弃自身的贪婪,更不相信一纸提纲要领的,“双十协定”就可以限制个人sīyù的蔓延。蔡远飞认为,只有权力才能够制约权力、只有武装才能够解除武装可是,怎样的机制才能让权力和武装得到合理的运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使国家向着好的方向展?他百思不得其解,始终找不到〖答〗案。
在这个时期,6军突击总队的领导层进行了一些调整,最重要的变化是原先的李汉萍司令调走了,由,“军政部战车兵处”的处长马师恭少将接任伞兵部队的指挥官。
马师恭是黄埔一期生,陕西人,与杜聿明既是同学又是同乡,资格老”面子也大。他一上任就大搞论功行赏,伞兵队许多人的军衔都升了一级,刘农峻校成了上校,姜键少校升了校,就连蔡远飞上士也变成了蔡远飞少尉”大家都很高兴。
其实,刚开始,蔡远飞并不愿意当这个少尉。这倒不是因为他清高,而是由于上级有规定:具有青年军背景的士兵可以申请退伍,而在册军官则必须继续服役。蔡远飞是从青年军2o7师过来的,如果照旧当上士”他可以回浙江大学接着读书,可一旦成了少尉,他就只能留在军队里了。
让蔡远飞决定继续服役的原因是一张布告。那布告上说”伞兵部队计划挑选一批化程度高、英语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军官参加,“留美预备班”先在国内集培训一年”然后送到美国空军学院进修三年一这个消息给了蔡远飞极大的鼓舞。一直以来,他都心存,“建设高素质军队”的美好愿望,他觉得,如果有机会到美国的军校去学习,一定可以在那里找到,“使权力和武装得到合理运用”的好办法。
11月份,参谋处宣布了,“留美预备班”的大名单,名单上总共有四十多个人,而最终能够到美**校进修的却只有16个名额。这意味着预备班的学员有一大半将会被淘汰,竞争十分jī烈。在这些,“预备留学生”,蔡远飞的资历是最浅的,他的同学不仅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有屡立战功的抗战老兵,还有他的上司刘盛亨分队长,而班上资格最老的学员是总队参谋一科的少校科长钟汉勋。
蔡远飞知道,要想在这些竞争对手脱颖而出,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才行。
“留美预备班”的校舍设在昆明北校场,也就是先前的青年军2o
7师机炮大队的训练基地。年初的时候,蔡远飞曾经是这个地方的,“少尉教员”年底回来的时候却又成了,“少尉学员”而且这两次的少尉肩章都是崭新的世事真是难以预料。
选择北校场作为预备班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