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果这是宋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至于陛下说想亲征,我看还是免了吧。我国初立,四方的藩镇还没有真正的收服,尤其是那个慕容彦超,一直在蠢蠢欲动,如果陛下亲征,第二天就会有人乘虚冲进都城,到那时候腹背受敌,什么都完蛋了!

    恍然大悟的使者以十万火急的速度赶回了开封,把已经准备亲征的郭威拦住,悄悄地报告了王峻的回答。郭威吓出了一身冷汗,一时间变得非常失态,所有人都看见皇帝突然狠狠地抓住自己的耳朵上下乱提,嘴里喃喃自语:“几败吾事!”

    就这样,后面发生的事几乎完按照王峻的预判在进行。十几天后,突然间天气大变,风雪交加,北汉和辽国联军迫不得己开始撤退,王峻乘势追击,不仅北汉人损失惨重,就连辽国人也死伤大半。从此之后刘崇再也没有胆量,也更加没有力量再进犯后周。

    最大的危机渡过了,每一个人包括郭威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王峻以个人的聪明才智让新建的王国顺利地熬过了最初的艰难阶段,紧跟着他又带领兵马跟着郭威去讨伐公然叛变的慕容彦超。这一次他身先士卒,率众先登,干脆利落地把这个非凡的节度使干掉,去外侮之后更除了内患。一时之间后周迅速地变得国泰民安,人人都觉得安定和平的好日子已经到来了。

    但就是这样,动乱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下了。没有人意识到,这时的后周已经应该准备一个继承人了,事实证明,就连郭威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危机,他一直都没有给自己的继承者任何展示能力的机会。相反,王峻却已经走得太高太远。

    柴荣,这位后来的周世宗变得越来越尴尬,他此时拥有的资历让人非常的鄙视。请看:郭威做后汉的枢密使时,他是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驻防边境时,他是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等郭威起兵造反时,他留守后方;等刘崇进犯时,由于前线总指挥是王峻,他更加只能在澶州远远观望。

    也就是说他从来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军功,其表现只能让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吃祖宗饭的富家废物。这直接造成了柴荣在执政初期的艰难局面,文官敢于当众向他顶撞,而武将则在战阵之上公然叛变投敌。在目前的郭威朝,则更加助涨了一些权臣的非份之想。就像王峻,他敢于制造出一些事端,向柴荣、更向郭威叫板,来希求更大的权势和富贵。

    这样,就没有了退让,只剩下了胜负,再一次的流血在所难免了。

    一个员工是怎样折磨自己老板的(1)

    这是个非常实际的命题,相信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都会强烈,但是细想这也没有什么,人生不就是在你折磨我,或者我折磨你的过程中度过的吗?

    但是身为当事人,他们的切身感受就会大不相同了。没有什么折磨是可以不付出代价的,就像王峻与郭威。

    刘崇败退,慕容彦超覆灭,这让王峻的声望如日中天,这些都是在他的英明策划和亲自指挥下完成的,所以公平的人民也把这一切的功劳都记在了他的名下。一时之间好评如潮,歌颂不断,王峻成了后周国内人见人爱的大英雄,而王大英雄在飘飘然之际回头看了看,也发现人民的眼睛的确是雪亮的,说的都没错啊!

    于是他就又顺势向旁边看了看,就发现他的顶头上司郭威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可真是够低的,矬得让人不忍目睹。

    郭威都干了些什么呢?他在王峻大展雄才,叱咤风云的时候,像是无事可做,非常无聊似的,勉强做了几件婆婆妈妈的小事情。而这些事情之小,之无关紧要,都是自朱温以下无论是后梁、后唐、后晋或者后汉的诸朝诸帝都不屑一做的。

    比如说当年终结者朱温先生曾经在攻打淮南的时候,顺手抢了一万多头耕牛,在以往来说这些牛毫无疑问马上就会变成军粮了,可是不知为什么朱温一反常态,千里迢迢地居然把这些牛都赶回了自己的地盘,还更加变态一般地把牛都分给了当时的农民。农民们惊喜之余才听到了朱温的附加条件,当然看上去是很公平的——从此每家每户要上缴一定的牛租。

    但要命的是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牛还有这些牛的儿子们都早就死得干干净净了,可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皇帝却都清清楚楚地记着他们当初和朱温签下的租牛合同,牛租一直交到了郭威当选。

    要说郭威这人可真是没劲,他居然觉得都执行了几十年的老政策有问题,而且还无条件地删除了。

    再比如还是牛,相信朋友们还有些印象,我在小文开头处曾经写过,五代十一国时牛皮因为军需必须部归为国有,如果有人胆敢私藏一寸或者贩卖一寸,就会被处死。而对于养牛的农民呢?他们的任务就更苛刻了,他们要负责上缴牛皮,每年都有定额,达不到的就会被处死。

    想想看吧,那个饿得人吃人的年月,你还能养着一头牛,等着它一年两年从小长大,然后再顺利平安地剥下它的皮来上缴国家?!

    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农民就此死在了混账的牛皮上。

    而特别没有规矩的郭威居然置军队的迫切需求于不顾,下了这样的一条命令——以后每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