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小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万历九年
他的书堂也顺利的在南直隶开办起来,书堂里第一批卖买的多是洪应明的《菜根谭》和他的《石头记》。

    当然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说起前辈的西游记,吕渭纶也是偶然间才得知,原来民间的百姓多喜欢看这种。

    于是专门去南直隶的淮安府拜访了吴承恩前辈,特意讨要了西游记的两种完整版本的刊本,并且得到了吴承恩赠送的另一部短篇集,叫《禹鼎志》。

    这是一篇寓有鉴戒意味的短篇志怪,一经被吕渭纶放在书堂贩卖,也是销量居首。

    在弹劾事件过后,吕渭纶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生活依旧和以往一样。

    半年后,时间来到万历九年的上半年。

    这半年,吕渭纶还算安逸,不论是南京国子监还是南京刑部,都变得越来越好。

    之前由于弹劾事件,南直隶的官员们都知道,乡村社学是吕渭纶,魏国公和南京礼部一起搞的。

    现在过去半年,乡村社学开遍南直隶地区,如吕渭纶所设想的那样,南直隶整个地区的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一些由于生活贫穷不能上学进入学堂的乡村学子。

    在魏国公以及他的南京国子监支持下,都能收到一些生活补助,从而确保他们能上学。

    于是,吕渭纶,魏国公等人的名声在南直隶学子心中的地位骤然拔高,不少地方也将他们写进了县志。

    当然,这里边,南京的礼部和户部也出了不少力,说起来,自那次弹劾事情过后,吕渭纶就觉得,他现在在南京办什么事情似乎更为便利。

    什么事情,一往上报,上边都没有什么意见。

    家庭方面,也在吕渭纶的预期内良好发展。

    妻子苏禾身材越来越好,只是还没有身孕,这可能是修炼那些轻功身法的原因,当然,她用毒也是越来越熟练,自保能力绝对是有了,也不知道师父那老头到底从哪里偷的绝妙毒法。

    与此同时,她也爱上了读书,从目不识丁,到为了看吕渭纶写的石头记,逐渐也变成为一个小才女。

    徒弟明欢的少林功法也练得出神入化,已经能帮吕渭纶干许多事情,不再是以往那个傻小子。

    另一个弟子,王徵一直在和程大位研究经算问题,他们两人计划一起出一本书,就是写的用算盘来解一些经算问题。

    这个吕渭纶还是很欣慰的,毕竟他们写书,他能做个序,他的书堂也能拿出手卖,一举两得……

    青龙一直在处理丐帮的事务,这个吕渭纶已经很少接触了,如今他的功力,已经可以轻松虐青龙,但他也减少了出手的机会,更多的奔波于官场之中。

    他最为看重的徐光启,近半年来,在金陵南京结识了西方的一些传教士,他们信奉的是天主教。

    对此,吕渭纶并没有怎么干涉,徐光启似乎对这个天主教很感兴趣,就跟着那些传教士们学了洋语,和一些西方的新鲜玩意。

    也是至此开始,他发现徐光启逐渐意识到大明在很多方面都有些异于西方。

    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他表面上是去跟那些天主教一起学习洋语,学习他们的信仰。

    实际上,徐光启一回到家就扒拉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一些有关科技或者器物等东西的书籍,并致力于将他们翻译过来,为大明所用。

    这一点,吕渭纶是十分支持,他恨不得王徵和程大位也想徐光启学学,在稳步提升自己知识的情况下,把西方那些稀罕的东西全部给挖到大明来。

    目前,吕渭纶就在尽力给王徵传输这样的思想,试图让他跟徐光启学习。

    不过王徵的年龄还是太小了,跟他比起来,徐光启在为人处事上就要显得成熟的多,学习能力也是同样。

    吕渭纶这半年来,攒了不少钱,很多都是支援到南直隶地方上。

    主要还是在乡村社学上援助地方。

    ……

    原本恬淡静谧的金陵南京却在万历九年四月的某一日变得热闹起来。

    这一日,南京城的不少学子们将一些主干道围的水泄不通,都喊着要见文坛盟主王世贞,能得他一句夸,或是一句指点,说不定就能从此出名,闻名于地方。

    ——

    王世贞能当公认的文坛盟主当然是有两把刷子的,并非浪得虚名。

    这位老哥有个最厉害的技能就是过目不忘,这个是所有读书人都羡慕而不得的。

    当然,也许他没有那么夸张,但也大致如此了,总之无论是文学界还是官场都是这样传的。

    就是一些书籍里也将王世贞这一奇特之处给写进了书里。

    除了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外,王世贞可谓是一个全才,文学家、戏剧家、诗人、画家、文艺评论家、史学评论家……

    总之,凡是能跟文人沾点边的东西,他都会,光会就算了,他还都做的全是一流的。

    这就让很多人敬佩了,有一个关王世贞的小故事就是,某天,他喝的伶仃大醉,醉的不省人事。

    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