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宫嫡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同乡
    易州的五回县周围有一座山,名曰天狼山,因其形状像一个正在望天嚎叫的狼而得名。

    在安稳平和的日子里,附近的百姓们经常会到这座山上去采蘑菇或草药背下山换钱。但是自从几年前突厥人开始频频进犯,这座山就冷寂了下来,少见人迹。

    突厥人残暴,常常一来就是将整个村子掠夺一空。钱财被抢倒是小事,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破坏村民们种的庄稼。

    一年的辛劳一夕之间毁于一旦。

    很多村民不堪其扰,很快举家迁到了别处,留下的则是些老弱病残,和家里实在穷苦,无法逃离易州的百姓们。

    这群百姓们没法继续种地,却要想办法生存。一来二去,几个村子里的村民们就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在天狼山上落草为寇。

    村中们的青年人们组成山匪,负责打劫过路商旅,另有一些老弱病残的村民则负责将过路的商旅引入天狼山峡谷,俗称“赶羊”,事后大家再一起平分抢来的货物。

    不过许是打劫的事情做得多了,不出两年,过往的商旅数量便可见的锐减了下去。

    没有人喜欢被抢,常在道上跑的商旅们之间遇到了便互通有无,得知天狼山有劫匪后,自然而然也就敬而远之了。

    宁愿早出发几天绕路而行,或者多花些钱走官道,也不愿经天狼山这一道险。

    所以随着商贾数量的减少,天狼山附近老百姓的生活又开始渐渐不好过起来。

    ……

    王二是几日前回到五回县的。

    父母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身体都好,虽然家境清贫了些,日子却还算太平,没到要落草为寇的地步。

    天狼山那群流匪也并不会来骚扰他们,毕竟同在一个村子里,大家互相之间多少沾亲带故,没有自家人打劫自家人的道理。

    见到父母弟妹一切安好,王二心安不少,歇了两天后,也开始着手准备这次回乡要做的正事。

    他先是旁侧敲击试图向父母打听出村里都具体有哪些乡亲已经落草。

    不过王父王母的态度似乎并不配合,只要他提起匪寇,便立即敏感噤声,一句也不肯多讲。

    王二不解,反复追问之下,二老才终于忍不住将心里话问了出来,是不是官兵要来整顿匪患了?

    他们虽不是山匪,但是对于那些山匪们落草的缘由却一清二楚。

    若非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干这种掉脑袋的勾当呢?

    所以王家父母于情于理也不希望儿子参与进剿匪之事。

    在他们眼里,即便已经落草为寇了,那些人也还是自己的好乡亲。

    况且在抢劫过往商旅的时候,村人们也只是求财,并没有累害过旁人性命,儿子实在不该将这群可怜人出卖去换取功名。

    王二听了这个解释,很是无奈,只好卖力和父母解释,自己并非是想举报他们,恰恰相反,他是来拯救他们的。

    王家父母可不信他这套说辞。

    毕竟自古官匪不容水火,先不说王二无权无势有没有能力拯救别人,就冲他这个官兵的身份,这句话的可信度就极低。

    可没听过官兵要帮劫匪的。

    王二和父母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恰好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被父母兄长吵得头疼的王家小弟忙蹬蹬蹬跑去开门,不多时,领进来一个身高六尺,瘦成麻秆的汉子。

    王二见到这个男人有些讶异,对方见到他也是颇为惊奇。

    这人是王二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名朱仲八,他的父亲娶了王二父亲的堂妹,所以两家关系很近,时常往来。

    朱仲八手里提着一颗西瓜,顺手往地上一放,咧嘴笑道,“给你们带了西瓜来,解暑。”

    王父连连道谢,却面色不善,收下西瓜后便赶紧将朱仲八往外赶,似乎不大欢迎他。

    王二一头雾水看着父亲,同样向前走几步,去扯朱仲八的袖子,“来都来了,怎么不留人吃饭呢?”

    王父摆手,不耐烦道,“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余粮请客,走吧,走吧。”

    朱仲八有些尴尬,没想到自己刚一来叔父就赶他走,又看了看王二,郁郁叹了口气,“好吧,那等我下次开张,再给您们提些米来。”

    他这样说,王二心里更过意不去了。

    他这次回来可不是空手,在范阳买了好多米面鸡鸭一齐拎回来的,够一家人吃上半月,而父亲却说没米下锅,明显就是不想让人留下。

    可对方毕竟是他一起长大的兄弟,就这么放任父亲将人赶走他无法接受,于是态度也强硬起来,硬是拉着朱仲八不让离开,非要留人在家里吃饭。

    王父一看这情况,知道儿子脾气上来了,再赶人也无益,只好重重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为静,径自走出屋子,到外面院里砍柴去了。

    朱仲八也随之羞涩坐下来,神态不安的扯着自己衣角,似乎不大敢看王二。

    王二离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