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华秋实岁月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 读懂人和事
   实际上,他只是个挂名。

    所里的大小事情,大小事务,人员设岗,工资定级,却都是由副所长说了算!

    后来的盛润泽才明白,他一入所,就犯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错误。

    那就是成了一个谄媚首长的资产阶级一份子!

    这研究所成立的第一天,只是吃一顿饭,润泽的行为,就得罪了副所长。

    如此的遭遇,让润泽一时间只觉得窝囊的很!

    不需几日,这现世报便来了,会后的第二天,周领导接见研究所的部分研究员,唯独没有盛润泽。

    后来报道出来了,才隐约得知,副所长因为昨日饭局入席,颇有意见。

    领导生气了,事情自是很严重。

    群众的眼睛当然是雪亮的,不入领导法眼的人,自然大家都会避而远之。

    即使是研究所,盛润泽遇到这样的情况。

    研究所内,又分若干小组,没有一个小组肯接纳盛润泽。

    润泽是所内唯一的“正研究员”好几位副所长都是“副研究员”

    人说南方人算的细,但这是否真的是原因,也无从考证。

    从此之后,润泽便是一个闲放不用的棋子。

    什么都没他的份。

    他成为了一个外人。杨绛猜测,大概她不是党员的缘故,是领导目中的”外人“。

    甚至是第二次的学代会,研究所的所有研究员均为大会代表,唯独盛润泽不是。

    当然还包括许多集体编写《海外文学史》,润泽是唯一没有名字的不参与者。

    这种遭遇,一般人怕也会找领导说,但润泽已然习惯了。

    不让参加就不参加吧。

    当然他也争取能进入新书组,但难免还是被敷衍。

    渐渐的润泽便也就这样吧,心里想着只要我还能读书就行。

    从此“读书”便是润泽的“隐身衣”

    不争不抢,不显山不露水,成了他的生存法则。

    他唯一剩下的就是努力上进,这是他的性格。

    润泽开始自己一人的单打独斗,他一人开始翻译57万字《稀顿.库拉斯》这部作品在《海外文学》上分期刊出。

    从未料到这部作品,获得主编大人在年终大会上的表扬。

    曾经,润泽曾为一个注释,将另一部希波的作品《古代学》全书详细读完,只为了能写上一个准确的注释。

    这种详尽的认真为学的态度,恐怕是润泽唯一能够掌控的吧。

    至此,这或许是润泽还能够发热发光的办法吧。

    别人看不起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更要珍爱自己。

    决不能如人所愿,就此沉沦颓废下去。

    润泽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想做些什么。

    这份与世无争的背后,是隐忍与坚持。

    委屈与苦楚从来都是常态。

    他只愿靠自己微博的才华能够散发出一丝烛火般的光芒。

    这番细细默默无声的工作,总还有人看到了。

    怕是再过了十年,他终于有个工作。

    那是看不起润泽的人,其中也有人认为他的译文还是比较贴近作者的本意的,觉得他有一技之长的。

    是金子总算是有灿烂的一日。

    拂去因此,润泽终于得到翻译《塞姆德》的工作。

    这是一部份量很重的工作。

    润泽当然知道《塞姆德》的重要性。

    他曾辗转香港花了近三个月的工资买到了这本书的原稿。

    上下集共八册,他翻译到了第七册,然而译稿没收了。

    如同一口气断了,润泽许久都无法从其中回过神来。

    他只能从头再译。

    那个时候,会议超多,占用了润泽很多的时间,翻译工作,好比小工铺路。

    若是单求速度,那质量势必下降,但这不是润泽做事情的方法。

    他如今有着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颈椎也不行,眼神也不好了。

    润泽还是坚持这,能多干就多干些。

    好有些储蓄。

    这部分工作,还是要按照工作按计划完成。

    即便是在一天总是开会学习的时候,他还是偷工夫一点一滴的攒。

    终于有一天,润泽接到通知,他们要去干部学校学习了。

    只带些衣物,润泽便被要求出发了。

    彼时,阿明已经早去农村实践去了。

    这是11月份了,润泽跟其他人一起坐上卡车。

    这卡车,开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到了。

    润泽被暂时安置在公社轧花厂仓库里居住。

    在这里他们搭起了大大小小的通铺,夜里休息时一群人并排地睡在一起。

    后来还是公社让群众每家腾出房子来供润泽他们居住。

    老乡们自己虽然居住条件有限,但是他们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