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山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章 雀儿山下
后来去镇上时,有一心善掌柜偷偷告诉他内情,说那少年给你的钱大有来头,是那山上神仙用的钱币,价值千金,给你家媳妇看病的郎中虽然年轻,却是山上的修仙之人。后来潘家多了一长生牌位,多了一个传家之宝。

    ……

    今天肖雨心情是愉快的,人云:日行一善,积善积德,日行一善必有报。记得当时和笑眯眯的大青山老先生辩道:什么日行一善必有报,这是不对的,应该是日行一善,不求有善报,但求修善心。当时老先生大赞,说为此一句话,当浮一大白。

    其实此话是一隐居修士所言,自己拿来哄哄先生的,后来五师姐知道了和自己嘀咕了几句,说什么现今世道做好人憋屈,做坏人逍遥,当时小也不怎么懂。

    此去松林山沿路皆是小土丘,路边能够稀稀拉拉看到人家,好像都是分开居住,一路也没有看到像样的村庄,路上行人倒是渐渐多了起来。

    肖雨一边走一边剥起那山核桃吃起来,吃得是满嘴喷香,今日腰里挂起了酒葫芦,前天喝了酒没有放进储物戒,几年来自己是喝成一小酒鬼了,这个葫芦大概装三斤酒的样子。

    百果酒微甜甘醇比带药香百草酒更好喝,肖雨最喜欢了,啃了几个红毛果,喝了几口酒 ,就当午饭了,现在这驴是自己找食吃,只要在路边等等它就行,比较神奇。

    当夜色降临,天空挂起一弯新月,肖雨一路不停,见到前面一条河边聚了不少人,燃起好几堆篝火,都是准备在此过夜的,在河边有一片空地,倒是个行人歇息的好地方。

    走到河边后,从驴背拿下背篓,拍下毛驴让自己去河边吃草去了,刚刚将背篓靠一河边巨石边放好,就听得边上有人叫喊:“这位小哥,我们这里人少,来这里烤火。”肖雨抬头一看,几步远的火堆旁边就三人,两大一小,大人均是三十多岁的模样,一个看上去七八岁的样子的小女孩,旁边行李不多,就一个大背篓,好像没有牲口。

    肖雨也不客气,拿起有装了食物的背篓走了过去,对着那几人施礼道:“谢两位大哥关照。”那两人招呼肖雨就着那火边石块坐下。

    他们已经架锅烧着水,烤着馒头和好几条鱼,鱼估计是边上河里逮的,就从背篓里面拿出一只腌制的山鸡,用铁签串好烤起来,又拿了一把野核桃给那小姑娘吃。

    当香味飘起来不久,那山鸡就熟了,小雨撕来个鸡腿递向小姑娘,小姑娘倒是不怕陌生,肖雨已经和他们简单聊了一会了,小姑娘吃起鸡腿时,两个大人有点不好意思,看样子他们没东西多余的,肖雨说无妨,就慢慢吃了起来,偶尔喝口酒。

    聊天后才知道小姑娘是跟着父亲回家,一个路上碰到了同乡,因为家中变故,小姑娘一直被寄养在亲戚家,已经好几个月了,小姑娘父亲是个姓张的木匠,看上去很是好客,是个玲珑的手艺人,肖雨也告知他们自己是游历在外,如今返乡。

    旁边几个火堆旁边估计是行商,已经开始拼起酒来,吆喝声,划拳声,一时热闹起来。肖雨几个吃完就准备歇息了,他们三个看样子是要裹着毯子坐在火边过夜了。

    肖雨将东西整理好,在边上搭好了帐篷,见张木匠的同乡准备去钓鱼,登时大感兴趣,今天就不看书了,去河边看他钓鱼。

    这张木匠的同乡一直不怎么说话,只知也道姓张,是个松林山下一镖师,这次是来七宝镇是相亲来着,岁数大了,父母急死了,嫁到这里的姐姐一直在张罗着。

    虽然他为人沉闷,可当他开始钓起鱼来,话就多起来了,开始滔滔不绝讲钓鱼的经验,白天晚上怎么钓,河流湖泊怎么钓,溪水洞穴怎么钓,春夏秋冬怎么钓,鱼竿怎么选,鱼线怎么选,讲得头头是道,让肖雨是大开眼界,大概钓了一个多时辰,上了七八条这里特有的棍子鱼,就收杆不钓了,将那鱼收拾干净挂在火堆旁边。

    肖雨见张木匠抱着的小姑娘睡熟了,就问是不是愿意让小姑娘睡帐篷,那木匠赶紧称谢,将小姑娘放进火堆旁的帐篷里,肖雨就裹着毯子坐在火边歇息,暗中祭了张障符。

    旁边大部分人都喝得东倒西歪,倒地而睡了,还有的怕受凉,在加柴火,肖雨渐渐眯上眼睛也开始睡了。而张镖师却是根本没有睡,而是闭着眼睛听那四周的动静,整个晚上倒也没有什么风波,只是半夜连续有车马经过,嘈杂之声吵得肖雨醒了几次,那些车马赶路十分匆忙。

    早上肖雨醒时,天色还早,天上未见亮色,还是满天星辰。见张木匠和那镖师已是起身了,也就不睡了,小姑娘揉着眼被抱出帐篷,大家一起在河边盥洗起来,随便胡乱吃些东西就上路了,张镖师晚上钓的棍子鱼味道倒是不错。

    小姑娘一边坐在驴子上面剥着山核桃吃,一边在埋怨起自己父亲来。原来这张木匠心灵手巧,在松林山下的小县城是有名的木匠,十里八乡的木匠活都找他,人也会说话,但是经不住别的女子的诱惑。

    原来半年前张木匠勾搭上了一妇人,被人家发现,当时被暴打了一顿,而且差点报官,后来是赔了些钱了事,自家媳妇知道了大吵一场,抱着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