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职制作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五零章 这是个怪物吧
    这对红牛来说其实只能算是多赚了一些,因为出厂价和零售价是不一样的,红牛这一波全都是零售价6元。

    但是同样的每一箱都是包邮的,邮费是红牛公司要付的还有就是运输的仓库费人工费什么的。

    总之对比批发是要赚上一些的可是如果卖不出去那就什么都不好说了。

    在李杰看来只要能够卖出去一万箱这个品牌就算站住脚跟了,以后则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作为红牛公司的总经理李杰自然是要全程盯着销售的,然后李杰彻底的凌乱了。

    三秒钟,十万箱240万罐,全卖没了。

    李杰一瞬间觉得自己有点看不懂了,这玩意这么火嘛?

    李杰本身是不喜欢喝饮料的,但是作为行业从业者李杰也是喝过不少饮品的,红牛的味道挺特别的也确实有提神的作用,但是也没好喝到这个地步吧。

    很快李杰就想明白了这是宣传的作用。

    公司改组的时候李杰见过跟大老板坐在一起的那个年轻人也就是秦景云。

    在改组会上李杰知道秦景云也是自己的老板,而且跟贺韩宁玉还是一家人。

    秦景云提过一个概念叫做明星产品。

    这个概念就是某款产品因为一些原因在某段时间内突然就爆火了,这样一来会瞬间达成一种明星效应。

    跟一夜成名的明星差不多。

    利用飞跃黄河红牛显然达成了这个效果。

    李家感觉到很魔幻,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金融出身的李杰知道什么是风口,眼下的红牛就是一个风口,站在这个风口李杰觉得自己可以上天了。

    从网络上的销量李杰判断出未来,最起码短时间内的红牛是不缺市场的,但是产能一定要跟的上,因为现在这个市场就是空白的。

    作为产能最大的阳城生产工厂李杰是钉在这里的,目前红牛的总部也在这里,一夜没睡的李杰在大白天又被刺激到了。

    众多的东三省经销商拎着现金就来要货,整个红牛四家工厂十天囤积了只要一千万罐出头的货,现在看显然是不够分了。

    果然一千万万罐的红牛一天内就被分销一空了。

    李杰也迅速反应过来应该是给总部方案了。

    作为一个比较谨慎的人李杰建议维系目前每天的产量。

    经过磨合后红牛目前内部分别有1至4号工厂。

    1号工厂就是老汽水厂,这家工厂因为有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所以每天可以保持在百万罐的产量,已经差不多达到顶点了。

    要想再提高产能要么招工扩建要么订购生产线。

    2号工厂也是一家大厂,但是因为没有自动化生产线外加设备老旧所以产能只能达到每天60万到70万罐的规模。

    3号和4号厂都是小厂,每天也仅仅能够生产三四十万罐的模样。

    所以目前整个红牛公司的产能也仅仅能够维系在每天200万到300万罐之间。

    李杰的建议是维系目前的产能然后观察市场的销售量,如果市场买账那么就全力投资生产,争取短时间内将产能进行扩充。

    很中规中矩的一个建议但是也比较保守。

    但是这个建议明显是很求稳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只刮一阵风。

    可是秦景云懂啊,红牛这玩意就是一个bug级别的饮料,前世一年销售几十个亿罐和玩一样,是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典型的闷声发大财。

    一天二百多万太不够了。

    所以秦景云给的回复就是不要怂,放手去扩张就好了,产能没有上限,缺多少钱他这边给。

    放手花钱这事可以说是职业经理人最愿意干的事了。

    李杰虽然稳但是骨子里还是有野心的,早些年的同事大部分都独当一面了而他则成为了“看门大爷”这感觉可不咋地。

    有了秦景云的指示李杰大手一挥开启了圈地模式。

    从5月21日红牛在淘宝上开始上线后就始终处于脱销模式,这种情况直到半年后红牛公司产能全面铺开才有好转。

    但是红牛一上线就给不少卖饮料的公司弄懵了,大家都不清楚这玩意咋就这么火,甚至有不少人专门来买没有开箱的红牛。

    有些人去饭店和娱乐场所要饮品的时候第一询问的就是有没有红牛卖。

    红牛的异常销量也被报道了国内饮料大厂商秦氏和秦氏洲际的面前。

    余思曼是亲自盯的这件事,而秦氏盯这件事的则是秦氏的一位巨头,秦氏食品集团的秦若海。

    秦氏虽然在饮料领域和海外秦氏差不多,但是在食品领域可是比海外秦氏强太多的,毕竟根基在这里。

    秦若海跟秦秀兰是同辈人,是秦家的远房堂弟,年纪三十多岁这是壮年,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秦氏食品公司工作。

    从最开始的业务员到集团再到最后的老总,十多年的时间内秦若海干遍了秦氏食品公司的大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