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纵横宋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章、 洗涤铜臭
   自己的诗确实充满铜臭。

    可是如果这些文人以后如果给自己安了一个铜臭诗人。

    那可是真的遗臭万年。

    可能以后有诗仙、诗圣、诗鬼。

    最后还有一个诗臭。

    诗臭是哪个?

    大宋赵平也。

    自己的后代可能永远无法抬头。

    不行,不能让自己成为诗臭。

    必须洗去诗的铜臭味道。

    可是如何才能洗去铜臭味道。

    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工科生。

    写诗作词纯粹就是业余爱好。

    但是身上的铜臭必须洗涤。

    特别是这个讲究名声的时代。

    如果不洗涤铜臭诗人的臭名。

    甚至对仕途也有影响。

    昌州王小二很不幸。

    因为你父亲亡故了。

    他还有一个八岁弟弟,一个六岁妹妹。

    他才十岁。

    他想出去做小工。

    可是也没有人要。

    他看着一个与他差不多大冒充乞儿去当“铁算盘”(小偷)。

    他穿着皮纸衣服,肚子饿得“咕咕”直叫。

    他从家里拿着一个碗,就要去行乞。

    却不料比他一个高大的少年一脚给他踢来。

    接着传过来他的大声吼叫:

    “滚开,这是我的地盘。”

    王小二只好垂头丧气回去。

    没有想到就是乞儿也做不成。

    当“铁算盘”更没有勇气。

    他害怕被别人打死。

    他回到家里。

    正在织布的娘亲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娘亲一边抚摸伤口,一边说道:“小二,你爹爹死得早。你得找一份职业了。”

    他一听,难道娘亲不要我?

    当即就痛哭起来。

    他娘亲擦干他的眼泪说道:“小二,这个工作是娘亲给你争取来的。非常轻松。”

    怎么,还有这种好事。

    娘亲不会把我卖了吧。

    自己不用去乞儿了吗?

    想到这里,他越来越害怕。

    失去了父亲,难道娘亲也不要我了吗?

    半夜没有睡好,后来实在熬不住,终于睡着。

    次日,他穿着一身干净的衣服。

    与娘亲来到赵家庄的店子面前。

    这里还有十个与他差不多的童子。

    说是让他们出去推销报纸。

    就是一种《大宋中华报》的报纸。

    《大宋中华报》是什么?

    他不知道,但是赵家庄他知道。

    是给赵家庄打工。

    这个没有问题。

    有一个布料袋子。

    里面装着纸。

    这个好高大上呀。

    这是文化人的象征。

    掌柜说了,把袋子报纸送给文人。

    只要有人看,就可以得到一文钱。

    哦,这个工作确实比较轻松。

    可是能够挣到多少呢?

    这个才是关键。

    但是他分外珍惜这份工作。

    大街小巷跑来跑去。

    特别是茶馆酒楼青楼。

    还有学堂。

    总之,他牢记掌柜话。

    一个人多的地方。

    另外一个就是文人的聚集的地方。

    没有想到。

    一天下来,他也能够挣到五十到一百文。

    到赵家庄那个超市购买大米,可以打九折。

    这是掌柜说的。

    这是给赵家庄做事的人优惠。

    现在昌州的儿童越来越吃香了。

    因为他们也有一份正正当当的职业。

    而且随着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他们每月收入也是三贯左右。

    加上可以享受赵家庄的九折优惠,养活一家人也没有问题。

    在报童的叫喊声音之中,昌州茶楼、酒楼、青楼,人们口里的话题越来越离不开《大宋中华报》。

    说书者需要它的故事进行再加工。

    茶客需要它作为谈资。

    青楼比妓院之所以高档,就是因为需要文化。

    文化哪里来。

    一个是文人来捧场。

    其二就是需要诗词来传唱。

    而文人士子之所以有人看,也主要是《西厢记》起了作用。

    但是这折子太短了,《西厢记》很快就完了,县学等这些文人阶层也失去了兴趣,报纸也销量立即下滑。

    赵平只好把《红楼梦》这个经典长篇名著及加了上去,这下《大宋中华报》整日成为学堂、衙门、青楼、茶楼、酒楼的必看之物。

    《红楼梦》是人们口中必谈话题,如果你不谈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