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魔法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章
妙地强迫你选择了某张特定的牌一样。他总是能巧妙地将话题引到某个特定的点上使我不得不提到某本确定的书。他很会谈话,聊天时语言华丽流畅又有趣,总能把一件事说得格外有意思。在他那豪言壮语的对比下,旁人的言谈便更显平淡了,这也使得人们更加愿意相信他说的话。他为自己的家族自豪,总愿意很爽快地将自己那卓越的血统告诉任何对此心存好奇的人。我想,除非他已改头换面,否则你也应该已经听说了他和其他贵族的友谊。事实上,他的家族和皇族是有一些关联,他的祖辈也确实如他所言的那么高贵。他的父亲死了,他在斯塔福德郡拥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我见过照片,非常漂亮。他的祖先是安妮王后近随,跟着皇后去了苏格兰,这在英国历史上也有记载,所以他对自己血统的骄傲也是情有可原的。总而言之,他在牛津时非常不招人喜欢,但与此同时既受人瞩目又不被人信任。他谎话连篇,是个十足的无赖,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其他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接触过的每个人都对他有兴趣,都因他或发笑,或愤怒。他身上总有几分神秘感,他也喜欢用这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来包装自己。他了解很多人,但却没有人了解他,最后他对我们来说,仍旧只是一个陌生人。关于他的传言有很多是他自己孜孜不倦地散播的,据说他身上有着那些只能压低声音谈论的恶习。还有传言说他用各种东方药物在自己身上试毒,而且还出没于伦敦东区最污秽的烟鬼聚集地。不过最令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考了第一名,因为从来没有人看过他学习。后来就不行了,从那以后至少我自己从来没在牛津再见到过他。</small>></a>

    <small>我隐约地听说他在周游世界。后来我时不时地在城里遇到了在牛津时便认识他的人,这才听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传闻。一个人跟我说他正在徒步穿越美国,边走边谋生;另一个和我说他在印度的僧院里;第三个人和我说他在米兰和一位芭蕾舞演员结了婚;还有人说他如今已嗜酒如命。总而言之,一句话,他尽做些非同寻常之事。很显然,他不愿意安定地享受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所带来的平淡的乡村绅士的生活。后来我在皮卡迪利大街遇到了他,然后一起在萨沃伊饭店吃了晚饭。他胖得很离谱,头发也很稀疏,我差点儿没认出他来。当时他不可能超过二十五岁,可看上去却要老很多。我很想弄明白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但他故意保持着一份神秘感,所以并未说得很详细。我只知道他曾旅居在那些白人从未涉足的土地上,并且发现了能够推翻现代科学的秘密武器。在我看来,他的思想似乎和他的外表一样变得粗俗不堪。不知道是因为离开牛津后我得到了成长,还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认识,他已不再像我记忆中那样卓越,而他那肤浅的玩笑话更显得愚蠢极了。说实话,我觉得很无聊。他的装腔作势,虽然曾经逗乐了诸多刚从伊顿公学进入牛津的毛头小子们,但当时在我看来简直是无法忍受。所以告辞时我感到分外开心。本是他邀请我吃饭,最后他却高傲地先走一步,让我买单,这也是只有他才有的本领。</small>bbr></abbr>

    <small>从那之后我一直没有再听说过关于他的事,直到莱依小姐请我和德国探险家布克哈特一同用餐。他不久前出版了一本叫《泛游亚洲》的书,你应该听说过。我知道奥利弗·哈多是他那次旅行的同伴,所以一直想看看那本书,谁知实在太忙,便也作罢。</small>

    <small>我借那次机会向那德国人提到了哈多,然后聊了很久。布克哈特也是无意间在东非的蒙巴萨遇到哈多的,当时他正准备做一次远征,猎些大猎物回来,于是他们便相约同行。他告诉我,哈多的射击技术卓越,是个百里挑一的猎人。布克哈特并不信任那些吹嘘自己成就的人,但没过多久就不得不承认哈多所言非虚。哈多有过一段非凡的经历,布克哈特可以为此担保。某天晚上他独自外出追赶了三头狮子,然后三枪解决了它们。这种事我并不懂,不过从布克哈特的语气看,我猜大概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其他旅伴并不像哈多一样喜欢吹嘘自己,因此哈多的言行态度让他们觉得无法忍受。布克哈特告诉我,哈多在狩猎大猎物方面确实非常卓越。他有一种本能,总能找到最佳狩猎地点,而且对田野有着一种很棒的感觉,能够穿越小路追踪留下粪便痕迹的动物。他非常勇敢。在密林中追踪一头受伤的狮子是这个世上最危险的事了,需要猎人绝对的冷静。动物总会先注意到猎人,还没等你反应过来,便已经向你扑来。然而哈多在这种时候从未有过半点儿犹豫,因此布克哈特对他的勇气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哈多并不是一个善良的猎人。他滥杀无辜,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开心。很多动物的皮毛和角并没有价值,猎人们根本不屑把它们剥下来,而让布克哈特愤怒的是,哈多总喜欢猎杀这种动物。当远远的有一群羚羊,你猎杀不到它们,而天又渐渐黑了,因此你也无法跟踪时,他很有可能会开枪,让那受伤痛折磨的牲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