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暗云A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lt;span class="" data-note="喜剧,漫才中使用的小道具之一。想象一下BOKE之后那一下扇子殴打就可以了。"></span>揍了一下似的缩紧了脖子。

    “如果你当时再加把劲的,一定可以彻底查明事情真相了。真是太遗憾了。当然重点什么的我和PACK课长也报告过。根据我的推理那个男人是犯人的可能性非常高。”

    从身为三百六十五日警察署署长,同时又自称长时间大脑活性化的普通名侦探A子口中第一次说出“推理”两字,那就只有洗耳恭听了。

    “在这点上珠代和我见解相同。理由就是那男子极富特色的服装穿着。这次犯人固执地拘泥于犯罪形式,比如行凶后会留下与中国有关的小物件,烧左耳什么的。这样的话他应该有极富个人风格的穿衣讲究。因为无论哪个怪异做法都是有意识下的行为,但并非想要特意吸引特定某类人群的目光。更进一步讲,就是一种‘来解读我内心吧’的扭曲信号。”

    “英伦风格的猎人装束在这种乡下的确很少见是没错……这么说来,犯人为何要烧死者的左耳呢?如果这代表什么信息的的话又是想要表达什么?”

    “真是不负责任的提问啊。可惜就这个问题我也毫无头绪。那警方是怎么考虑的呢?”

    反而被A子倒打一耙,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唔,虽然觉得是有什么深意……说实话,可完全不清楚。”

    天城抓了抓头说道。并不是有所隐瞒,至少他没有被告知是出于什么理由。

    “说不定这和无耳芳一有关。”<span class="" data-note="简单说一下无耳芳一的故事,有关平家和源家的故事就不做赘述(因为我也不知道)。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寺里住了一个很会说平家故事叫芳一的盲眼琵琶和尚。有一天晚上寺院里就剩芳一一个人,来了一个武士接他去一个神秘地方让他讲有关平家的故事。因为他故事说得好所以第二天,第三天又被神秘武士接去。但寺院的主持发现来接他的根本不是什么武士而是鬼魂,而芳一讲故事的对象也是平家墓的亡灵。主持告诉芳一真相之后芳一向其求助,主持逐在其全身贴满般若心经的经文,同时嘱咐芳一有人来不要出声。当天武士照例来寺庙,但是找不到芳一,只看到空中浮着一对耳朵,至于理由么,因为只有耳朵没有上过经文。武士心想,抓不到和尚带一副耳朵回去也行,于是就把芳一的耳朵扯了下来,这即是无耳芳一的由来。"></span>

    这是三个月前左右在会议上转瞬即逝,提出之后即被推翻的一个假说。试着说出来看看情况,A子的话说不定会发散性思维一下。但即刻就被她否决了。

    “那样的话尸体身体上应该留有类似经文的东西才对。犯人没有点燃双耳而只是燃烧左耳,这也与故事本身不符。况且真幌市附近周边也没有平家败逃者的传说。”

    “先不论平家,连祭礼或者奇怪的仪式之类的我也没听说过。”

    “和你们警方不同,这种程度的事情我最一开始就调查过了。但是可以联想的烧左耳的仪式<cite>藏书网</cite>在真幌市或是邻县都未曾发现。耳成山虽说是位于奈良境内,但实质上和耳朵无任何关系。也有用江米团塞住小孩的耳朵驱灾辟邪的风俗存在,但烧和塞本身就有微妙的差别。说到比较接近的可能的话,就是方应寺的耳冢了。”

    “耳冢?”天城探出身子询问道。一进入三十厘米警戒圈内,A子浓烈的体香就扑面而来,可如今已经习惯了,因此毫无压力。

    “想知道?告诉你好了。所谓耳冢就是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代替首级,把敌方士兵的耳朵带回国,安葬建造而成的坟墓。当时士兵们把敌方死者的耳朵割下来作为杀敌的证据。但这样的话,在解释当前案件时又有个难点:如果当时是把耳朵烧了,可就没办法带回国来了。而这个也算是至今为止比较靠谱的一个想法。”

    “但这算不上犯人拘泥于烧耳朵的理由吧。”

    然而认为现在叹气还为时过早的A子继续道:

    “以耳朵代替首级的做法或许在从古至今的合战中早已有过,方应寺的耳冢就是个例子。敌人只是个无名小卒就没必要取其项上人头带回来了吧。查阅下相关详细文献,特别是有关在真幌市发生的战役的话应该可以找出些端倪吧。”

    “会存有那种记载么?”

    “像那种不记录在教科书上的只字片言总会有些的吧。例如烧塌的土黑城、土黑合战之类的,身为真幌人的你这种程度的事情总归知道的吧?”

    “社会学科向来就不是我的强项。”

    “这样啊,怪不得怎么看都像那种与社会脱节的人,嗯。”

    一旦失言就会被无情吐槽,不过A子挖苦人很直接,相比PACK课长也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