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又表现在我们最看重的“教”的行为中。我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画画,教画画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不把鱼画在河里,而是画在天上。她觉得这不行,不能这么画画,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画画呢,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星期一我们开会,我儿子那时正好画画的敏感期到了,儿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会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画画,我说:“妈妈给你一些纸一支笔,你就画吧”他在一个小时里画了十几幅画,每一次画完都给我看,我发现每一幅画都有一条线,每一条线下面都画那么几下,我问:“这是什么?”他说:“石油。”“为什么这是石油?”“因为这是地平线。”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线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他还没有形成。但他画的十几幅画全都有地平线。他认为地平线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问:“你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就是这样的,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我觉得奇怪,就问老师:“这孩子奇怪,先要画一条地平线。”老师说:“是我教的,我觉得小朋友应该……”我说:“教坏了,你的地平线束缚了我儿子画画的创造力。”
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儿子画画总先画一条地平线,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给弄掉,想办法把这个潜意识给它去掉。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到宁夏大学,校门口都是草坪。我说:“孩子,现在咱们站到这儿看看,看有没有地平线?”我儿子仔细看,说:“没有,都是草地跟楼房。”我说:“对了,那你下次画画该怎么画?”他说:“噢,妈妈,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让我画两条地平线?”我想:糟了,这又说糟了。那天以后,我就不敢再说了。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和儿子在楼顶上看日出,我说:“看见在天边有一条天和地交接的线吗?”他说:“看见了”我激动地说:“地平线”
天知道我们藏书网都在教些什么?我们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们可能浪费了儿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对老师说,你不要教给孩子什么,先让他自己画,先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等到六岁以后,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有时候我们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创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我们说的一大堆语词里面那么多概念,哪些概念儿童掌握了,哪些儿童没有掌握。就算我们“句句是真理”,我们也教不成孩子。
我们讲了些什么,大多数状态下孩子不知道。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了我们想说什么。比如说关于“死亡”。
<strong>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strong>
给孩子做肝功能化验,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成人喜欢一个像木偶般听话、任人摆布的孩子,这对成人来说非常省心。
<strong>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strong>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strong>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strong>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strong>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strong>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很多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strong>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strong>
一位朋友对我儿子说:“你从宇宙飞船出来就会掉到宇宙里去!”我儿子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不只来自谁的教育,这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strong>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strong>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麻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