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数千武林人士,无论如何也敌不住朝廷重兵,铁先生此举却是何意呢?
铁先生豪然大笑,拍掌而叹:钱兄说得不错。江南武林会有多大能耐?仅以区区数千之众妄夺天下,何异于痴人说梦?又对张宗权冷然道:宗权兄最好明白这层道理,振武大会不过用来乱朝廷耳目,要想问鼎中原还得靠我训练有素的蒙古铁骑,令祖昔年不亦得到武林大力支持么,到头来还不是被朱元璋用阴谋诡计打得七零八落么?嘿嘿,老夫有话直说,宗权兄莫放在心上。
张宗权闷哼一声,不再言语。
苏探晴听得又惊又怒,这才知道那张宗权竟是五十年前与明太祖朱元璋同争天下的张士诚之后人。元末时群雄并起,要将蒙古人赶出中原,武林大豪张士诚与陈友谅相继起事,一举攻下了半边江山,最后却被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巧取豪夺了天下。这些事情虽才发生不久,但朱元璋登基后最忌人说起他的出身,禁令民间不得传谣,苏探晴亦是听杯承丈说起方才知道其中原委。心想这张宗权为承祖命重夺基业原也无可厚非,但勾结蒙古人入侵却是大大不该了。他从小就听村中老人讲述当年元兵侵入中原烧杀抢掠奴役汉人之举,对蒙古人恨之入骨,此刻无意间知道这个秘密,不由怒火中烧,义愤填胸,心想纵使拼得性命,也绝不能让这几人得逞。只是已与擎风侯订下了一月之约,去金陵之事亦是耽搁不得,却如何分身来管此事?正急迫间,脑海忽灵光一闪,已想好两之计。
张宗权对铁先生的话极为不满,却也只得强自忍耐。钱楚秀打个圆场,嘿嘿一笑:久闻铁先生大才,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之选,狂沙掌法在塞外罕遇敌手,不过那陈问风绝非易与,一把啸天刀在江南威名远震,与京师的剑圣曲临流并称中原武林的南刀北剑,近二十年来刀下几无十合之将,铁先生千万莫要大意。
铁先生静静听罢,却只是淡淡哦了一声,复沉吟道:钱兄出身江南,对这些江南武林人物应该比我等熟悉,可知那陈问风为何有解刀之名?
钱楚秀得意道:铁先生可算是问对了人。别人不知内情,我却曾从一位武林前辈那里探听了他不少秘事,这陈问风早先以快刀成名,刀路千变万化无有定规,昔日曾以一刀劈木却中分九截,得了一个刀破九关的名头;不料到得中年后,内力越发精湛,刀法却是越来越慢,先是创出名为裂帛化七弦的刀法,再又是六道轮回,然后变做了五斗折腰,最后自称一刀解谈笑,二刀解情仇,三刀解生死,所以方有了一个解刀之名。
苏探晴虽久闻当年与顾凌云父亲顾相明齐名的解刀问风之名,却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些事情,听得津津有味。张宗权忍不住插言道:钱兄何必灭自己锐气长敌人威风?江湖传言本就以讹传讹,许多都当不得真。天下武林藏龙卧虎,能者辈出,谁人又能独领风骚?我看陈问风只不过是凭着这些眩人耳目的噱头欺世盗名,以保声名不坠,何况他亦不过只能在江南一带称雄,何足道哉!
钱楚秀陪笑道:张兄说得有理,其实小弟亦想不通为何这快刀反不如慢刀厉害?或是那陈问风年老体衰气力不济,再也使不出盛年时的凌厉刀法,所以才编排了这许多的名目。
却听铁先生长叹道:陈问风的刀法能达到如此收发随心、返璞归真之境,可谓是一代宗师。应是老夫平生不可多得的一大劲敌。
钱楚秀不解道:铁先生何故如此推崇他?
铁先生凝声缓缓道:泉动山静,泉易枯而山难摧;虹艳云淡,虹易逝而云不散;飞絮无根,却趁风而生;新雪乍落,却遇日即化;无刃可入有间,滴水亦可穿石。武学之穷途,就如这世间万物,由快至慢,由动至静,由繁至简,由巧至拙,方是大乘极道。
苏探晴心头大震,这几句话虽懵懂难解,却可谓深得武道之精髓。他天资极高,师从天下杀手之王杯承丈十余年后已是青出于蓝,杯承丈所传的武功练至目前已近顶峰,只苦于自身阅历所限,再难有所寸进。要知杯承丈虽亦算是一代武学宗师,但身为杀手,一向讲究先发制人,以动制静,与铁先生刚才所言的武学道理大相径庭,此刻听到铁先生这番言论,犹如黑暗中一线破晓光明,令苏探晴对武道有了一份新的认识。起初他听这位铁先生大言炎炎,还道他是浮夸之辈,此刻然收起轻视之心。
钱楚秀忙不迭地叫好:单凭铁先生这份武学见识,已是令武林中人望尘莫及了。
铁先生冷笑道:以钱兄的悟力,只怕根本不能领会老夫的意思,又何必说得如此言不由衷?看铁先生对钱楚秀说话毫不客气的样子,可见他持才自傲,丝毫没有把这位名声极差的探花贼放在眼里。钱楚秀只得讪讪而笑,扯开话题。
苏探晴按下心中震荡,仔细再听。铁先生等人又说到安排振武大会中的一些细节,苏探晴一一记在心里,下决心定要暗暗混入振武大会中,当众揭破这几人的奸计。眼见东方欲晓,这几人武功不俗,若是天明了极易被发现,本想偷偷离开,可听了半天却仍不知这振武大会在何时何地召开,实是有所不甘。正犹豫间,心中忽现警兆,双掌连忙在面前大树上一按,侧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