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折钗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 《梁成王》与植入广告
    上巳节终于如期而至了。

    这是一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有些陌生的节日,可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论语》中记载了孔老夫子最向往的生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说的便是上巳节“岁时祓除”,郊游踏青的场景。大人小孩在阳春三月的煦风之中,一起洗澡、唱歌、跳舞,委运任化,陶然忘忧,实在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节日。

    皇帝便选择在这一天出宫郊祭。

    这是自从铁网山围猎之后的又一次集体行动,宫中内外,嗡然而动,浩浩荡荡的人马先出**,至天坛祭礼,又过永定门,往木樨园而来,这是早已预定下的君臣宴饮游乐之地。

    贾芸和他的梨园子弟、红楼戏子们都已经早早的守候在了此地,一来,他的品阶不够,并没有资格参与祭天这样的活动,二来,即将上演的话剧,也需要他们进行最后的排练,因为,这将是一场新的,也足够吸引人眼球的特别演出。

    筵席已经布下,观众纷纷入席,沉默阴冷的皇帝、大病稍愈的皇后、年迈矍铄的太后,还有无数的皇子妃嫔、朝臣使节、禁军护卫,一圈圈围拢在木樨园的周围,看流水介一般的酒菜铺展开来,没有了铁网山上的明争暗斗、提心吊胆,众人的胃口也似乎变得好了不少。

    “贾待诏,新剧可曾排演完成?”

    酒过三巡,皇帝将贾芸招来询问,贾芸点头称是,引得旁边的太后和妃子们一片欢欣,靠近帝座的皇子臣工也有不少人露出兴奋的神色来,之前的《曹操与杨修》,让他们头一回品咂出了一些话剧和普通戏曲的异样味道来。

    在昆腔中,观众注重得往往只是表演和唱功,说白了,就是在看演员而已,对于一出戏的关目是否设置巧妙,情节是否经得起推敲,唱词是否动人上口,并没有过多的考究,甚至习惯于容忍其中的荒诞不经,可是贾芸的话剧却不同,剧本故事环环相扣,人物对话精致凝练,很多时候,背后还含着一些需要细细体味的曲折含义,用贾芸的话说,唤作“潜台词”。而这些东西,便构成了贾芸独具特色的红楼话剧。

    “那便演将起来吧!”

    皇帝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挥手示意开始,贾芸躬身退下,三声锣响,挤挤挨挨的木樨园里很快便安静了下来。

    林墩儿将一根条幅挂在舞台的一侧,上头写着三个大字——《梁成王》!朝廷中的饱学之士一时间眉头大皱,交头接耳只是在猜测这三个字的来历。

    “梁成王?莫非是春秋时梁国的君主?”

    “春秋百国林立,虽然孟夫子记载过一些梁国的故事,毕竟语焉不详,这梁成王更是闻所未闻,贾待诏如何会取了这么一个古怪的剧名?”

    众人正议论纷纷间,只听得旁边一个声音响起:

    “依我说,大概是借古人之事浇自己的块垒罢了,咱们且看下去便知。”

    众人侧头看去,却是翰林院的才子方预之,这个俊秀的男人仰头喝下一杯老酒,细长的眼睛却只打量着舞台。

    戴家三兄弟已经铺开了新画的布景,那是一座古朴的皇宫大殿,正是典型的东周时代的风格。中间的一张椅子象征王侯宝座,蔡亮所饰演的年迈的梁成王,便踞坐于上,随后,配合着庄严的音乐,三个雄健的儿子矫矫上场……

    哗……

    底下的人顿时大声的惊呼起来,这三个饰演梁国公子的,不是别人,居然正是茜香国、暹罗国和波斯国的三位王子朱紫、泰拉蓬、海达尔。

    皇帝和他身边的妃嫔、皇子们也是不可置信的呆怔了片刻,随后却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着这些样貌古怪的异族人或是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外交使节,此刻却装扮成了上古的中原贵族,那份儿新鲜和好玩的感觉,却是禁不住油然而生。

    “贾爱卿,这却是何意?”

    皇帝饶有兴致的转头向贾芸征询,贾芸默然一笑,用手轻轻的一指舞台,说道:

    “他们三位皆愿为我天朝的安泰长久,献艺祈福。”

    “哦?”

    皇帝眯着眼思忖片刻,少顷,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脸上笑容愈盛,转头对着这旁边的妃子们说道:

    “倒也难为他们了,你们都好好看看。”

    “是!”

    妃子们嬉笑着回应,众人的注意力再次转向舞台……

    新剧一幕幕的上演,最先的欢笑氛围,此刻早已消散无踪,和《曹杨》一样,这也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两个阿谀奉承的儿子诓骗到了父亲的国土,但是却无情的将父亲赶出,因为说实话得罪了父亲,而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小儿子,却在关键时候,带领人马赶回来救援,结果一场大战中,小儿子不幸战死,最后,年迈的梁成王抱着他的尸体,仰天痛哭,终于也哀恸地死去。

    木樨园的场早已都是一片静默和叹息之声,敏感的女子们更是追随者梁成王,一起挥霍着大把的眼泪,老太后一边擦拭眼角,一边不停的喃喃说着“可怜”。只有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