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雅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
地呆在那儿了。

    就那么木呆着,过了好一会,我有些哀求似的说,玲珍,我明天一走,怕要半年、一年见不着你了你知道不知道?

    却说,杨科哥,你给我说句实话,你会娶我吗?

    却说,娶了也会离婚呀。

    却说,只要你对我说句你这辈子会娶我,不变心,我今夜就把身子给了你。把我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给你,丁点儿不剩地都给你。

    她话说得并不快,声音也不大,可一字一句,风声鹤唳斩钉截铁,该重了就重,该轻了就轻。说完这些后,目光火燎燎地在我的脸上烧一会,看我一时不说话,便把那目光冷下来,淡下来,从我的脸上移到我的身上、腿上、双脚上。

    她盯着我赤裸的双脚看一会,又扭头瞅瞅我进门后丢在门口的鞋,然后自己系着扣儿到门口,把那双鞋拿来放在我脚前,回身坐在了床沿上。

    就在这时候,就在那张床嘎的一响间,我弯腰穿上鞋,起身站在她的面前说--

    付玲珍(她姓付),我不再碰你了。不结婚我就是急死也不再碰你了。可你不信我,你要不要我跪在你面前对你起个死誓呢?

    .

    第7节:4.(艹+择)兮(1)

    4.(艹+择)兮

    就这样,我到清燕大学报到了。

    四年的欢乐苦读中,因为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教《诗经诠释》的赵教授,发现我的家乡中原黄河流域耙耧山脉那儿,正是《诗经》中一大批农事诗的发源地;还因为我在中文系大三的昼读夜耕间,有一篇《&;(艹+择)兮&新考》的论文发表在了学报上(那可是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儿);因此他就(有预谋地)鼓励我报考他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还又网开一面地让我考了他的博士生。这种顺水推舟、春暖花开的命运,让我一戴上博士帽,就留校成了这一名校的年轻讲师,成了最年轻的《诗经》研究界的半个专家。当然,也当然水到渠成地,成了赵教授家的如意门婿,成了赵教授寄予厚望的关门弟子(他最大的愿望是通过我这个得天独厚、勤奋好学的弟子的研究,让《诗经》研究成为中国大地上的一门诗经学)。而我的妻子赵茹萍,她高中没有毕业(早恋而辍学),原本是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可我们刚一结婚(那时候我们过得门当户对、两情相悦,日子像开在蜂蜜上的花),她因为对学历和虚荣的要求与渴望,就夹着一打儿电影画报和国内外影人逸事的书,去报考了京城一家艺术学院的校外本科函授班(居然录取了,只是学费拔地而起,和这京城一夜梦醒后出现的摩天大楼一样高)。到后来,我因为对《诗经》研究的新意迭出,不断有分量超重的论文问世,而提前晋升为了学校副教授。此时茹萍也因为对一大批国外影帝影后的趣闻和身世的探究与着迷,而又成了那家艺术学院的校外函授研究生(学费高得比摩天大楼还要高,把我所有的稿费都用尽了)。再后来,这个国家的事情悄然间猛地不同了,忽快忽慢、转瞬即逝的变化,让你以为刚到黄昏天却大亮了,以为太阳刚刚升起,却又星月满天了。

    那一年,茹萍刚拿函授本科毕业证,这个学校与时俱进地准备成立影视艺术系。又一年,茹萍刚拿到了她的函授硕士学位证,应运而生的影视艺术系,因为她的文凭和父亲,把她调到系里当了老师。再一年,她刚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人家关于电影艺术探讨的四篇论文取长补短,穿插组合成自己的专著寄往出版社,却又成了清燕大学影视艺术系的副教授。

    也就在这几年间,我的命运水来可以土淹,而兵来不能将挡了。在国家的GDP上涨到百分之八时,我发表论文易如反掌,稿费单隔三差五地寄到中文系的古典文学教研室。到GDP上涨到百分之十时,我发表论文却是只有铅字而没有稿费了。到了GDP上涨到百分之十二那一年,再发表论文,不光不给稿费,编辑部和出版社还倒打一耙,反过来向我索要发表和出版的经费了。

    问题不知道出在了哪儿,如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患有癌症那样--我不知道为何别人发表我的论文,反而要向我要钱了。原本在文科还是重中之重的古典文学课,曾几何时,我去讲授《诗经解读》的大教室,也算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可在不知不觉间,以《诗经》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课,成了这个社会的木乃伊,除了研究再也没观赏和实用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