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nb齐淑芳看他们热热闹闹的,就没有插口。
&a;a;nb春联不用齐淑芳操心,厨房有保姆和厨子,也不需要她去忙活,所以她就等春联部写好以后,熬了糨糊,请蒂埃里等人帮忙贴春联。
&a;a;nb齐淑芳是古彭市的人,金教授和金婆婆都遵从古彭市的风俗……不对,是遵从贺楼大队的风俗。古彭市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一致,但十里八乡之间风俗的细节微有不同,就拿贺楼大队和齐淑芳的娘家齐集大队来讲,贺楼大队其实讲究除夕晌午贴好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而齐集大队则是晚上吃饺子,和年夜饭一起吃,有的地方却是早上吃饺子。
&a;a;nb蒂埃里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勇敢地承担了贴春联的责任。
&a;a;nb贺家最近没有近房亲人去世,贴的都是红春联。
&a;a;nb宽幅的对联贴在两扇的门板上,窄幅的门联贴在两边的门框上,门楣上先贴红黄蓝绿紫五色印签子,再贴四个字的横批。
&a;a;nb大福字倒贴在单门上,小福字贴在各个家具和家电上面,出入平安的红纸贴在自行车上面,装粮食的木桶或者水缸上贴着“五谷丰登”等字样,窗户上贴着金婆婆和齐淑芳剪的窗花,里里外外红红艳艳,热热闹闹。
&a;a;nb七斤转了一遍,失望地道:“爷爷写的‘猪羊满圈’用不着了。”
&a;a;nb浩劫结束后,农村马上恢复了过年的风俗,很多人家的家禽圈上都会贴着“猪羊满圈”或者“牛羊满圈”等字样,家门口前面的邻居屋后还会贴一张“出门见喜”,寓意着家人出门就能遇到喜事,充满了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a;a;nb卡米尔拿着贴窗户剩下的窗花,“好逼真呀,真好看!”
&a;a;nb齐淑芳扭头一看,是一张嫦娥奔月的窗花,笑道:“喜欢的话,就送了,我再给剪几张好看的,喜欢哪一张?”
&a;a;nb卡米尔指着窗户上贴的“喜鹊登梅”、“鸳鸯卧莲”、“金牛望月”等。
&a;a;nb齐淑芳拿出裁好的红纸,很快就剪出卡米尔要的窗花,其他几个外国女士见了,纷纷张口请求齐淑芳,每个人都得了好几张漂亮的窗花。
&a;a;nb这边窗花剪好,最后贴大门的春联也已经贴好了。
&a;a;nb“马上就要开饭了!”
&a;a;nb玉嫂过来说一声,大家急急忙忙地去洗手,餐桌早就摆好了,三张大圆桌立在堂屋,家里的桌椅不够,薛父叫人去他家搬了过来。
&a;a;nb“先放炮,先放跑,炮还没放呢!”
&a;a;nb经过金教授的提醒,警卫员小李马上去拿鞭炮,在门口放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声音传进来,没有跟出去看放炮的几位外国人拍着手掌。
&a;a;nb家里有这么多客人,肯定不能只包饺子,摆了满满三桌子的菜。
&a;a;nb中午主食是饺子,晚上则没有,年夜饭一直吃到半夜才散,可谓是宾主尽欢,留下满地的碎纸屑,初一看到屋里红艳艳的碎纸屑没有扫出去,来百年的外国友人表示惊奇。
&a;a;nb“我们老家的风俗说这是财气,大年初一扫地的话会把财气扫出去。”
&a;a;nb齐淑芳向他们解释完,金教授夫妇和薛父拿出她早就准备好的绣花荷包,里面各装了两块钱,送给十七位外国友人。
&a;a;nb“这是什么?”
&a;a;nb“压岁钱。”
&a;a;nb蒂埃里眉开眼笑:“我知道,我知道的,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祝愿,我很喜欢。”
&a;a;nb其他人纷纷跟着道谢。
&a;a;nb“真是太幸福了,这么热闹,这么美好。”
&a;a;nb“哈哈!钱包很好看!”卡米尔学习服装设计,特别喜欢自己手里葫芦形的大红丝绸绣翡翠鸟的荷包,“太精致了,真的不可思议,用丝线把鸟类缝得栩栩如生。”
&a;a;nb十七个外国人欣赏完自己手里各不相同的荷包,每个人的荷包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美丽之处,然后纷纷掏出自己的皮夹,拿出花花绿绿的各种钞票送给四个孩子,面对齐淑芳的婉拒,他们笑笑:“亲爱的,这是给小朋友的压岁钱。”
&a;a;nb过完春节,为期十天的旅程结束了。
&a;a;nb蒂埃里不舍地拥抱了齐淑芳一下,“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谢谢。”
&a;a;nb齐淑芳把他们送上飞机,自己的任务告一段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