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感到战争难以继续下去了。1951年5月下旬,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对中国在朝鲜的战略也进行了一次面回顾。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概括了此次会议的过程和结果:“第五次战役之后,中央开会研究下一步怎么办,会上多数同志主张我军宜停在三八线附近,边谈边打,争取谈判解决问题。我当时也是同意这个意见的。我认为,把敌人赶出朝鲜北部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停在三八线,也就是恢复战前状态,这样各方面都好接受。”会议确定了这一方针。毛泽东当然知道这件事需要征得朝鲜和苏联的认可。于是,金日成6月3日抵达北京,与毛泽东进行了商议。接着,毛泽东要求斯大林接见金日成和高岗,同时希望在苏联养病的林彪也参加会谈。经斯大林同意,6月10日金日成和高岗乘苏联派来的专机飞往莫斯科。高岗和金日成与斯大林交流了看法之后,于6月13日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斯大林也来电表示,“我们认为,现在停战是件好事”。
然而,中国不久前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拒绝了联合国的停火建议,如今已陷入被动局面,因而很难主动提出停战的要求,毛泽东不得不再次求助于斯大林。在6月13日给高岗和金日成的回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令斯大林感到棘手的问题:
关于如何提出停战谈判的问题,我们认为现在由我们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对朝鲜和对中国都是不适宜的,因为在最近两个月内,朝鲜军队各国志愿军都在采取守势。最好这样做:
1、等待敌方提出。2、最好由苏联政府根据凯南的声明向美国政府试探停战问题。
可以同时进行上述两种方法,即一方面由苏联政府进行试探,另一方面,如果敌方提出停战问题,朝鲜和中国将表示同意。最好请你们交换意见并同菲利波夫同志共同解决。
3、停战条件:恢复三八线边界;从北朝鲜和南朝鲜划出一条不宽的地带作为中立区。绝不允许中立区只从北朝鲜领土中划出的情况发生。南北朝鲜彼此有所交错。至于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不提出这个问题作为条件,因为中国可以援引联合国实际上已成为侵略工具,所以中国现在不认为进入联合国的问题有特别意义。
应当考虑一下,是否值得把台湾问题作为条件提出来?为了同他们讨价还价,我们认为应当提出这个问题。在美国坚持台湾问题单独解决的情况下,我们将做出相应的让步。
为了和平事业,我们首先解决朝鲜问题。请你们向菲利波夫同志提出并获得他的指示。
高岗和金日成立即将毛泽东的电报转交给斯大林。斯大林决定满足毛泽东的请求,尽管马立克此前曾向美国方面表示苏联不能出面提出和谈问题。6月23日,马立克在联合国发表广播演说,提出交战双方立即停火的建议。第二天,斯大林就致电毛泽东:“您应当从马立克的发言中知道,我们关于提出停战问题的承诺已经兑现”。经6月27日美国驻苏大使柯克与葛罗米柯会谈后,美国确认马立克的演说代表了苏联政府的观点。6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通过广播电台正式提出停火建议。7月1日,中朝方面对李奇微的建议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从此,朝鲜战争进入了漫长而艰苦的“边谈边打”的阶段。
毛泽东在6月30日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承认,“马立克的讲话保证了我们在进行和平谈判方面的主动权”,同时又提出,“如果谈判开始,最好您亲自领导他们,以免出现不利的局面”。虽然斯大林没有“亲自领导”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但从俄国档案文献可以看出,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电报频繁往来,中朝方面所采取的每项具体措施和确定的每个具体方针,都是经过请示斯大林并得到批准的。当1952年停战谈判陷入僵局时,中朝之间再次出现分歧:朝鲜方面表示希望做出让步,以便迅速达成停战协定,毛泽东则坚持不能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退让。这时,又是斯大林出面支持了毛泽东的意见,并说服金日成继续边谈边打的方针。还在1952年1月底,朝鲜方面已经表示出“不愿继续进行战争”的意见。后来,停战谈判因战俘问题产生争议拖延下来。7月14日,金日成又向毛泽东提出,应接受美国方面的条件,以便立即实现停战。毛泽东在7月15日的电报中,竭力说服金日成,告诉他,在敌人狂轰滥炸的军事压力面前接受其挑拨性和欺骗性的建议,对中朝方面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极为不利的。战争继续下去,固然会给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带来进一步的损失,但中朝人民也“在战争中加强了自己的实力,鼓舞着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去反对侵略战争,并推动着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的发展”。战争把美国的主要力量吸引在东方并不断蒙受损失,使苏联的建设和世界民族革命运动得到发展,“这将意味着延缓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毛泽东在表示中国将“竭尽力保证朝鲜人民渡过难关”的同时,也告诉金日成,“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解决您的问题,那我们将同您一起去请求菲利波夫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还说,中国的这一建议和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