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2章
么宦官们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五侯死后,新的宦官又成批冒头,士大夫们可谓是生命不息,斗争不止,路还长着呢。接着是,中常侍苏康与管霸用贱价购买良田,被大司家刘佑发现,一并没收。

    刘祜跟李膺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宦官们干脆一起端了,把他告到刘志那里,刘志一怒之下,把刘祜也关进了监狱,并且捎上了廷尉冯绲。冯绲是因为拷打前宦官老大单超老弟死于狱中,而被告的。

    三个人进了监狱后,马上就享受劳改犯待遇,刘志罚他们是做苦工去了。

    就这样,三人做了半年的劳力活。公元165年,十一月,太尉陈蕃坐不住了,他屡次上奏,要求刘志放人。陈太尉可谓救人心急,连苦肉计都用上了,跑到刘志那里抹眼泪,放声叫,刘志就是不踩他。

    太尉都搞不定的事,看来刘志的火气还真不小。但陈蕃怎么也没想到,稍后不久,刘志把三人放了,并给李膺挪了一个新位置——司隶校尉。

    李膺等人能出狱,不是陈蕃打动了刘志,而是一封奏书触动了这当皇帝内心深处那柔软的心房。

    上奏的人,叫应奉,时为司隶校尉。他告诉刘志:李膺、刘祜、冯绲等三人,都是国家名臣,他们三个断案秉公执法,天下皆知。陛下不认真去调查,就把他们关起来,天下人无不替之叹息。

    接着,应奉又提醒刘志道: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记住部属的功劳,忘记他们的过失。当年,汉武帝刘彻就是这样提拔韩安国的,后来的宣帝刘病已,也是这样提拔了张敞的。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汉朝边境战事正紧,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你不可以这样一直关着他们不放哪。

    应奏真是把话都说到要害处了。李膺出道以来,就是以镇压强盗起家的,只有他到的郡属,当地的流氓地痞无不怕他三分,一点也不亚于当年以打黑出名的张敞。刘志静下想想,除了放心,他没有别的选择。

    说到底,他这辈子是有点混蛋,但还不至于混蛋到底的那种。对李膺这等人,就像当初对等杨秉一样,吓唬一下就可以了,永远把他们关起来是不可以的。

    就这样,李膺胜利出狱,迁为司隶校尉。李膺一刻也没闲着,他一出狱,就立即整事,一整又整到了宦官头上,这次他瞄准的是小黄门张让。

    张让,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因以参与诛杀梁冀有功,被封为都乡侯。事实上,李膺也不是要偏要跟张让过招。情况是这样的,张让弟弟张朔时为野王县长,听说李膺出狱了,还当上了司隶校尉,两话不说,立马卷起铺盖连夜逃走。

    为什么逃,肯定是做贼心虚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这张县长却认为,老哥张让家应该是安的。张让也觉得自家是没问题的,就让弟弟藏在一隐秘处。这个藏匿之地,就叫夹墙。就是墙与墙之间,两端封闭,留有暗门,平常看起来像是一道墙,却是最适合藏匿了。

    李膺听说张县长跑了到张让这来了,立即率人来抓。他找来找去,还是找到了夹墙,破墙而入,把张县长扔到洛阳监狱,等审问一完,立即诛杀。

    简直就是一把杀人不眨眼的刀哪。

    张让听说老弟被杀,就跑到皇帝刘志那里哭鼻子。刘志只好把李膺叫来,问这是怎么回事。刘志的意思就是,这事你还没上报,我也还没批准,你怎么就动手了呢。但是,李膺一点也不含糊地说道:“以前孔夫子当鲁国大司寇时,只七天就搞少正卯处决了。我上任已经十天了,担心这案子拖得太久,拖出毛病来,只好先斩后奏。我以为速度够慢了,没想到搞得太快,让皇帝您怪罪来了。”

    你看看,杀了人竟然还会找出这么富丽堂皇的借口。上任十天就杀人,还嫌慢了,这样的话,再等一百天,满朝宦官子弟不被他杀光了?实在太可怕了。

    刘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摇头叹息一声,对张让说道:“你老弟有罪,人家治你天经地义,你叫我把司隶校尉喊来干嘛?”说完,他转头又对李膺说道:“好了,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李膺就回去了。

    李膺毫发无损的回到家里,一夜之间就成名了。满朝宦官,从小黄门到中常侍,一提起李膺的名字,浑身就发哆嗦。从此以后,他们就像在刀尖上走路,一切都得小心翼翼,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们连出宫都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