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0章
梁冀最需要人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们;当皇帝天下大权在手一握时,也没他们什么事。他们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呢,难道天生就是当摆设,被唤来打去的角色吗?

    这重要的是,刘志尽管封了皇后,但在权力这盘大餐前,也没邓氏家族什么事。刘志仿佛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准备要告诉外戚当权的时代了。

    这也就是说,汉朝从前的四大门派,实际上只有三大门派在亮相:皇族,宦官,士大夫。

    为什么外戚得势的时候,没士大夫的权力;外戚失势的时候,也没他们的位置呢?这是个问题,很多士大夫都在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件事发生后,众多公卿才猛然发现了明确的答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不怕死的人,写了一个不怕砍的奏书。上奏的人,是白马县长李云,他上书皇帝刘志,还故意不粘封口,同时手抄三个副本,分别送到了汉朝三公府那里。

    一般情况下,给皇帝上书,都是极其保密的。有时为了提高保密程度,还要在粘贴封口上面贴上皇帝亲自启封的提示。这个李云不粘封口,就是不怕信给别人偷看,特别是给皇帝送书信的宦官。他还将三个副本送到三府门上,只能说明一种情况:他写的这封奏书,就是唯恐天下不知。

    事实证明,李云要的就是这种巨大效应。他不但唯恐天下不知,更唯恐天下不乱。说白了,他就是出来炒作的。炒作,以生命为代价,宁以炒作死,不以沉默生。

    但是有多少人了解,李云炒作的真正原因。事实上,他不是为了个人出头而炒作,而是为了一个远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就是孔子曾经的梦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要想国家稳定,天下平安,只要搞定两种关系就行了。一种就是君臣的社会关系,另外一种就是父子的伦理关系。在社会上,君行君权,臣行臣权,社会无事;在家庭中,父子各守其道,家庭自然和谐幸福。

    然而当今的汉朝,是君不君,臣不臣。君常被劫持,宦官常越位行事,搞得天下烂成了一锅粥。如果再不拨正反乱,国将不国矣。

    李云在奏书里,这样告诉刘志:梁冀专权霸道,因罪得以诛杀,不过是主人杀了一个家奴罢了。然而对于密谋诛杀梁冀的宦官,竟然个个封万户侯,这事要传到地下,汉高祖刘邦早就跳上来骂娘了。

    在奏书的最后,李云点到了重点:现在的文官制度,部乱套了,一些邪门小人,靠着马屁功就能飞黄腾达,难道皇帝您眼睛都瞎了吗?

    刘志一看,这哪里是来说事的,摆明就是来招事的。一股莫名的怒气,自脚底而气,直往上冲,几乎要冲破他的胸膛。他实在看不下去了,当即就跳了起来,叫道:来人,把李云拿下!

    小小一个县长,拿下很是容易的。但是刘志却以捉拿梁冀的待遇,派出警卫军部队,浩浩荡荡的去把李云架走,关进了北寺监狱。同时,他派出皇宫代表中常侍,跟御史及廷尉组成联合法庭,准备审讯。

    联合法庭的意义,不仅是提升了级别,更是为了防止别人干涉。换句话来说,哪个人被抓了,上面要说组成联合法庭审案,多数是逃不掉砍头的了。

    刘志此举,就是要告诉以李云为代表的那些想闹事的士大夫,你们能把事整大,我自然就能以大刑伺侯。

    刘志可能暗地里很是得意,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唬人,并没唬住。这时又跳出一个不要命的人,说:“只抓李云一个算什么,干脆连我也一起抓去了吧。”

    牛人年年有,今年怎么就冒出这么多了呢?

    要陪死的人,是弘农郡五官掾杜众。五官掾,即郡政府军事官。级别低得可怜,怎么胆子就这么大呢?想不明白,真的想不明白。

    刘志想不明白,是因为他被气晕了头。他立即逮捕杜众,送给廷尉处理,准备俩人一起拉出去斩了。然而就在这时,几道奏书一连飞到刘志案头,突然之间,他好像又明白了什么。

    这些奏书,都是替李云求情来的。李云名气小,可眼前这些奏书的作者,一个个都大有来头。

    第一个,是大鸿胪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氏(今河南平舆北)。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居一处读书。有一天,父亲友人上门拜访,见他居处脏乱,不禁问道:“为何不起身洒扫,以待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