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7章
    就好像一叶扁舟飘荡于茫茫大海之中,突然看见了远方的投射过来的航照灯,梁冀看到了曹腾,这个苍茫的夜里,他将不再迷失,只会顺利到达阴谋成功的彼岸。

    第二天,继续开会。

    昨天,梁冀被李固等一帮众公卿几路夹攻,满腔怒火又无处发泄,只好虎头蛇尾散会了。今天不一样了,他有曹腾暗助,如虎添冀,一进会场就面露狰狞,杀气腾腾,志在必得。所以他一开口,就强硬表态,大有谁跟我做对,我就收拾谁的模样。

    众公卿被梁冀的怒气震住了,他们面面相觑,无话可说。好半天,终于有两条变色龙站出来说话了。他们说:“大将军说了算,我们听吩咐就是了。”

    这两个官场混混,就是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李固和杜乔一看,不得了,梁冀一吼,一边倒了,就剩下他们俩了。梁冀得意地冷笑了。他看看李固,又看看杜乔。他倒要看看,这两个官场硬汉,到底要跟他玩到什么时候。

    这时,太尉李固和大司农杜乔说话了。他们还是那句话——新任皇帝,非刘蒜非属,立即迎立刘蒜。

    梁冀就差没喷火了。只见他大手一挥,大声吼道:“散会!”然后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了。

    会散了,但李固仍不死心。他又马上给梁冀写了一道书,写了什么,梁冀没心看完,他一看到李固还跟他纠缠说要迎立刘蒜,都想拿刀砍人了。

    六月四日,决定输赢的时刻到来了。这一天,梁冀再去见了梁太后。跟上次一样,俩兄妹关起门来说了悄悄话,紧接着,大事就被他们俩拍板了:新皇帝人选,不是刘蒜,而是刘志。

    为什么选择刘志,前面曹腾已经把话说清楚了,梁冀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话,再转述给梁太后。梁太后一听,啥意见都没有,立即下诏,把李固免职。

    梁太后很喜欢李固,但她更爱自己和梁家。如果要立刘蒜,之前早就应该立了,现在再立,刘蒜不会感恩于梁家,只会说是李固等人逼迫梁家,才让步的。这样的话,梁家未来的日子就没得混了,人头满地,满门抄斩。跟邓家及阎家一样,只能以血梁的风采告别汉朝。

    不是李固走人,就是梁家灭口,面对这样的选择,梁太后还有选择吗?

    六月七日。梁太后命梁冀持节,把蠡吾侯刘志迎接入宫。当天,刘志登基称帝,年仅十五岁。因为刘志还是未成年,所以梁太后继续临朝听政,什么都由她说了算。

    李固走人了,梁冀却还不开心,因为杜乔还在中央里盘着。第二年,即147年,在杜乔的努力下,在梁太后的直接关照下,杜乔一路很顺畅地换了两个工作。先是从太常平调来光禄勋,不久又跃升为汉朝三公之一的太尉。

    李固走后,接任他职务的是原来的司徒胡广,没想到官场老油条也没混多久,就被赶走了,这个位就腾出来给了杜乔。众公卿一看,心里都有了底气。李固在,他们依靠李固,现在杜乔上来了,事实上就成了士大夫集团的老大,大家想在朝上不被梁冀和宦官欺负,就指望他了。

    七月,刘志开了个表彰大会。会议开得很大,却没杜乔等人的份。因为刘志这个表彰大会,主要是给曾经支持他登基上台的功勋颁奖。在获奖名单中,梁冀排第一,增加一万三千户采邑;其次是梁冀小弟梁不疑等人,都分别被封侯;接着就是著名的变色龙胡广和赵戒,他们也被封为侯爵。

    真可谓,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李固的痛苦基础之上的,更是扎在了杜乔的心上。于是,杜乔上了一道奏,痛诉事实,告诉刘志刚上台,应该注意形象,多提拔些贤良之士,不能只对左右及梁家亲近,那样会很伤天下贤士之心哪。

    奏书送上去,却像石沉大海,连个微波都没泛起。杜乔好像明点了什么,皇宫里的水,深得很呢。

    水深说明鱼很大,杜乔喜欢。他就知道,跟梁冀较量的这天,迟早会来,晚来不如早来,等着瞧吧。

    八月十八日。日子不错,二八连发,就在这天,洛阳城内,刘志迎来了他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人家结婚了。没有悬念,刘志迎娶的是梁家的女儿,是梁冀和梁太后共同的妹妹。

    现在终于知道了吧,梁太后为什么听梁冀一话,就义不容辞地要罢掉李固,这主要就是,之前她想把妹妹嫁给刘志,而刘志又能给梁家提供安的享受环境,趋利避害,纵有百个李固也难以抵挡这个诱惑啊。

    刘志迎娶这天,就已经下诏,要封梁家女儿为皇后。这相当罕见,还没过门,皇后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是梁冀似乎并不满足,他托人告诉刘志,为了体现皇帝的诚意,请皇上在这天务必到梁家迎亲。

    自刘邦立国以来,从来都是女人自动送上门,有哪个皇帝亲自出门迎接的呢?没有,绝对没有。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杜乔说的。他查了皇家档案,很肯定地对梁冀的人说,汉朝没有这个先例,恕皇帝不能出宫远迎。

    这下子刘志想出门,真是门都没有了。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也够呛的。不过杜乔说出来了,他纵有十张脸皮,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