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5章
    结果,梁商还真的被儿子蒙过去了。

    有一天,梁商把梁冀,以及小儿子梁不疑召来,叮嘱他们,玩归归,但是该交的朋友还得交。交什么朋友呢?当然是中常侍这帮人了。东汉的政治江湖,只要有中常侍不出手,无论谁有多大的本事,都不说说他是老子天下第一。

    梁冀很横,但这点江湖规矩还是知道的。他和弟弟梁不疑很听话,去结交了某人,可没想到好事变坏事,差点连命都要丢了。

    在东汉,担任中常侍的人,开始是四人,到了末年,人数骤升到十二人。说到这些宦官,有人就联想到太监,说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事实上,宦官不一定就是太监,太监不一定就是混蛋。之前的孙程,就是挺好的活例子。如果不是他起事奋发,刘氏皇族早被阎姓外戚捏死光了。

    说起来,也是梁商考虑不周。中常侍是皇帝近臣,都是一座庙里的神。可梁商却叮嘱梁冀去拜了甲神,没有理睬别的神,忍着吃不到香火的神为怒,要收拾姓梁的一族。

    梁商要梁冀去拜的神,是小黄门曹节,因为他深受刘保器重。但是另外三个中常侍张逵等人,心里就不爽了。梁商连个小黄门都去拜,偏不把他们这当中常侍的不放心里,什么意思嘛。心里不爽,就想着出气,于是乎,一场因忌妒而起的阴谋,就这样敲定了。

    中常侍张逵联合一帮人,组成一个团队阵线,集体向刘保告状。当然,告的都是无中生有的状了,说梁商联合中常侍曹腾等人,正在商议征召各地亲王儿子前到洛阳,准备罢掉刘保,另立皇帝。所以,敬请皇帝您赶紧下诏,逮捕梁商等人。

    刘保年纪不大不小,但他头脑还是够用的。他听了这项汇报到,心里很是莫名其妙。当今皇后是梁家的,大将军是梁家的,洛阳市市长也是梁家的,刘保几乎是把天下之肥肉都给梁家了,而梁商还是那种很知足的人,他没道理再搞什么阴谋,把他罢掉呀?

    所以刘保听完汇报,当场就说道:你们别逗了,梁商父子,是我最信得过的人;中常侍曹腾等人,是我的最爱,他们可能做出那种下三烂的事呢。

    张逵等人一听,顿觉大事不妙,干脆一路走到黑,假传圣旨,要逮捕同是中常侍的曹腾等人。消息马上传进宫里,刘保气得跳了起来。他马上命令别的宦官,传他的命令,营救曹腾等,立即逮捕吃错了药的张逵等人。

    幸亏救火队长刘保反应及时,要不然梁商到老了,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完蛋的。

    经过这事后,他似乎什么都想开了。141年,八月,梁商病倒了。临死前,他把梁冀叫到床前,这样交代道:我活着时,对国家没啥贡献,死后你就不要搞什么隆重葬礼了,简单点,免得满朝士大夫说闲话。

    梁商这话是老实话,他说这话也是为梁冀等儿子们好。八月四号,梁商走人,梁冀和梁不疑,准备遵循老爹遗嘱,就按简单的的办。但是这时,有人不答应了。

    这人就是刘保。

    梁商有刘保这等女婿,真没错嫁女儿。刘保告诉梁冀说,大将军走了,你们不但要把他的葬礼搞隆重,我还要亲自到场参加吊丧。刘保好人做到底。一个星期后,他重新任命大将军,这个象征着无限权力的光荣称号,落在了梁冀身上。而梁冀原先担任的洛阳市市长一职,留给了梁不疑。

    刘保两只眼,一只看对了梁商,另外一只则看错了梁冀。灾难就像天上的流火,即将落地烧烤天下了。

    公元144年,八月。刘保于玉堂前殿崩,时年三十岁。紧接着,太子刘炳即位,年仅二岁。

    这就是东汉的宿命,娃娃皇帝,一个接一个,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这是好事吗?对梁家外戚来说,当然是好事。因为亲皇帝太小,梁皇后升格为梁太后,临朝听政,汉朝一切事务由她说了算。但是对满朝士大夫来说,这是坏事,天大的坏事。坏事的程度,绝对不亚于马车脱轨,要葬身于悬崖之下的危险。

    国之不幸,外戚当道,何况还是个禽兽型的外戚当道。一想到这事,有人心里就痛了。为国心痛于心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以行动来悍卫国家尊严的,为数不多,其中付出过巨大代价的,可能就只有李固和杜乔。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今属陕西)人,典型的官二代。老爹做过司徒,位居三公,他不引以为豪,也不引为耻,而是淡定处之。老爹当司徒的时候,他常出入洛阳,却从不声张。那时他一心最想做的,就是读书做人。为了求学,他踏遍天下大好河山,拜天下高人为师,结交天下英豪。有人认为,他很适合做官,于是向中央推荐,结果反而被他以托病为由,死都不出江湖。

    他隐没江湖,不是不怀恋江湖,而是时候未到。这不是没有先例,当年被喻为关西孔夫子的杨震,就是李固的榜样。

    跟柏拉图一样,李固也有一个理想国的理念。为了表达他的理念,他曾上书陈述,概括起来只有两点:一是权去外戚,政归国家;二是控制宦官人数,中常侍两个,小黄门五人,由方直人士担当。实现此举,国家即可太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