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2章
混蛋,做不屈战斗而被蒙冤死去的关西孔夫子杨震。

    事实上,刘祜死后,阎太后就已经召来历回城了,任他为将作大匠。刘保为表示他的感谢,给他挪了一个位,迁为卫尉,第二年又迁为车骑将军。然而杨震死了,死人不能复生。刘保就召杨震的两个儿子进宫,拜他们为郎官,并送钱一百万。接着,还以三公礼仪重新给杨震弄了一个葬礼,刘保亲自前往祭祀。

    事实上,不是只有替刘保出力的孩子,才有糖吃。在刘保看来,只要是好孩子,都应该有糖吃,比如眼前这个人,刘保就给他发了一颗大糖。这个人并不陌生,他曾经在江湖上呼过风,唤过雨,而又像天边那一缕白天似的,远离了江湖。

    这个人,就是平羌英雄虞诩。

    说起来,真奇了怪了,这些年来,洛阳城很热闹,只要是有点本事的,都来跟别人比试一下拳脚,可怎么就没看到虞大侠的身影呢?这话说起来,虞大侠还真有一肚子苦水。他平羌立功后,本以为春风得意,高歌猛进,却突然一脚踩进了坑里,坐法被免职了。

    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虞大侠跟来历也算是好哥们,当来历为刘保在洛阳城冲锋陷阵时,他可是有心而无力啊。所以只能找张凳子,坐着看别人演戏了。

    现在,刘保却告诉他,你看戏太久了,也该自己上来演一场了。

    虞大侠这种人演什么角色最为合适呢?当然是猛人角色。事实上,如果谁要站在虞诩这个位置,谁不当猛人都难。他闲置多年,刘保叫他复出,一下子就拜他为司隶校尉。

    这个官位,主要的任务,就是监察京师及地方官,手中还握着一千二百人组成的精锐部队。碰上这样的猛人,鬼神都要退避,何况是洛阳各路好汉。

    顺便交待一下,杨震和来历曾经的对手陈忠,也当过司隶校尉。可刘祜死后,陈忠一直过得很不爽。这主要是,他跟杨震和来历等人不是一伙,跟樊丰也凑不到一起,搞得自己很孤立。最后被阎氏外戚及宫中宦官联手,赶出洛阳,到地方任职,可还没出城,就死了。

    陈忠跟虞大侠明显不是一个档次。当年,邓骘那么牛,他都敢冒头,羌人那么强悍,他照样把人家摆平了。何况现在,天下太平,手握利剑,他要监察中央和地方大官,那都是小菜一碟了。

    果然不久,洛阳又发生地震了。

    是政治地震。虞大侠才上任数月,就将两个京城高官拉下马。一个是太傅冯石,一个是太尉刘熹。另外一个司徒姓李,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走人。赶走一批,他又把目标锁定了皇宫一帮宦官,弹劾数人,准备叫他们卷铺盖走人。

    弹劾高官,以一挡十,在汉朝四百年官场上,屈指可数。而自东汉开国以来,这可是头一回。跟多年前一样,虞诩仿佛以此举告诉天下,他不出道则罢,一出必定要制造轰动效应。

    多年前,邓骘被他搞得没脾气,多年后,难道我们又要沦为虞诩剑下的败将吗?想到这里,有人害怕了。这些人,就是新上任的汉朝三公:司徒朱伥,司空陶郭,太尉朱宠。

    退一步说话,汉朝三公好像应该感谢虞诩,如果没有他在前面忙活弹劾,怎么有位置腾出来给他们呢?错,特错特错。虞大侠能拿前面的人开刀,后面的也休想逃掉。如果他们想在高位上蹲久点,只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把姓虞的赶出洛阳。

    果然是江湖险恶啊。

    虞诩弹劾三公的理由是,结党营私,巴结权贵。什么叫结党?人在官场,多交个朋友,有个朋友多条路有错吗?什么叫巴结,我都三公了还巴结,这话说出去有人信吗。过年过节的,互相窜个门,贺个礼,也叫巴结?

    总之,你虞诩想当独行侠,不能强求天下官僚,都像你那样独来独往。你虐待自己就罢了,以此要求约束同事,这叫啥回事,简直就是苛刻。

    幸亏诸位都是读书人,如果再往下骂,变态之词就会蹦出来了。但是,现在骂是不顶事的,必须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弹劾,将弹劾进行到底。

    于是,新任的汉朝三公,联合弹劾虞诩,也给他戴了一个罪名——盛夏之季,羁押无辜,伤害官民。

    汉朝三公奏书一上,虞诩就跳起来了。他不是不满,而是相当不满。

    他端过诸位高官的底,那是没错的,可三公怎么连老百姓都拿来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