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那时汉朝(1-7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1章
    那请问,以后北匈奴等人再跑来边郡闹事,谁还愿意替汉朝保家卫国?人家早都寒到心里去了呢。

    再三,关宠和耿恭等人,每人率军不过数百人。可北匈奴联合西域此翻出击,兵力万数以上,他们以绝对兵力都搞不定我们数百人,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不行了。所以,如果我们现在派兵去救,还是来得急的。

    扯皮到此结束。鲍司徒收工,刘炟同意救人。很快的,出兵救人方案出来了。

    刘炟派征西将军耿秉,驻防酒泉郡,暂时代理郡长;命令原酒泉郡郡长段彭及谒者王蒙等人,征调酒泉郡等三边郡,以及鄯善国部队,总共七千余人,向车师国进发。

    一个多月后,汉军终于抵达车师国。车师国分为前后两国,汉军集结地点,定在了定师前国境内的柳中城,己校尉关宠就驻扎在这里。汉朝援军先救关宠也是应该的,因为求救书是关宠发来的,况且这里情况危急,一点也不比耿恭好哪里去。

    汉军集结完毕,就开打了。他们攻打车师前国首交河城(新疆吐鲁番市),斩获颇多,杀近四千人,俘虏三千人。车师后王投降,北匈奴也撑不住,逃之夭夭了。然而,当汉军进入交河城后,发现关宠已经战死了。

    既然如此,接下来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大伙收拾,赶紧去救耿恭。但是这时,谒者王蒙等人却说,他们不准备救耿恭了,就此撤军回家。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事不怪他们,只是要去拯救耿恭,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前面说过,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两地距离五百里。距离不是个问题,问题就在于两地之间,横亘着该死的天山。天山海拔四千米以上,终年积雪。很不幸的是,他们现在正处在公元76年正月的冬天。

    如果他们要救耿恭,就要翻过天山。大部队翻过天山,一路上要冻死多少人?不知道,他们不敢想。

    难道,就真的弃耿恭在那遥远而孤独的城里战死吗?

    四、拯救铁人耿恭

    历史永远记得这一刻,正当汉朝诸将领准备撤军回家时,有一个声音震耳欲聋的响了起来:我强烈抗议放弃营救戊校尉。

    那吼声把众人都震住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左右为难的神情。真是留也不是,走也不是,他们再次抬头望着高不可攀的天山,那个郁闷的心呀,穷尽所有语言,都无法言表。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是我在山这头,君在山那头,我明明看见天山就在眼前,却怎么也不敢翻过去。不敢翻也就罢了,竟然还有人在现场抗议了。

    汉军将领都在犹豫着,彷徨着,徘徊着。终于,他们经过商议,提出了一条可以让自己下台阶的方案。他们这样对朝他吼的那个人说,如果你想救耿恭,我们就拨两千兵给你。

    朝汉军将领吼的人,名唤范羌,是耿恭的部属。说来也是凑巧,耿恭派范羌到敦煌群接运官兵冬装,恰好遇上出境救人的部队,于是他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了。没想到他们救不成关宠,准备连耿恭也不想救了,情急之下,就朝他们愤怒地吼了起来。

    范羌决定率领两千兵,翻过天山去救人。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耿恭无论经过多么可怕的地狱,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范羌更没有理由放弃,一个为生命自由,为国家尊严而不倔战斗的硬汉。

    此时,天上下起了大雪,地上的积雪足有丈余。但是,范羌竟然克服重重困难,翻过了天山,及时赶到了疏勒城。

    耿恭此时还活着,城中还有二十六人。一个深夜里,他们都听到了城外的人声叫嘶,以为敌人又来袭了,都爬了起来,准备战斗。这在这时,耿恭听到了遥远的城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我范羌也,祖国派我们来迎接校尉您来了!

    这是梦吗?不会是梦吧。耿恭再次屏气细听,城外又传来了喊声。他听出来了,没错,这是范羌的声音。老天啊,你终于开眼了。

    耿恭开城,众人仿佛逃出鬼城般的,向城外扑去。二十六人死难士兵与汉军兄弟,紧紧的搂在一起,齐声痛哭。这是世界上最悲壮凄厉的声音,它穿透了冰山雪地,温暖了大地所有的生命。

    第二天,天一放明,耿恭和范羌即率军向南撤军。这时,北匈奴闻风而来,追打耿恭。耿恭无心恋战,且战且退,回到了玉门关。耿恭数人头,跟随他的那二十六个兄弟,死了一半,只剩下十三人。他们都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仿若枯人。

    耿恭七月守城拒北匈奴,回到玉门关,是第二年的三月,整整半年。仿佛跌进了地狱,又被拉到了人间。他以铁一般的意志,与山一样的坚强,浴血奋战,创造了生命奇迹,谱写了一首震撼汉朝的英雄壮歌。

    耿恭等十三人,在玉门关洗了个热水澡,换上新衣服,返回洛阳城。死的不能白死,活的也不能白活。接着,有两个人给刘炟打报告,强烈建议给耿恭赐官加爵。

    替耿恭说话的人,一个是中郎将郑众,一个是跟第五伦扯皮救人成功的鲍司徒。郑众评价耿恭摘抄如下: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对数万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