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彻底怕了,从那以后,他们一听说辽东,心里都要发毛。就算倒贴钱,他们也不敢靠近祭肜地盘半步。
祭肜打了胜仗后,仿佛出了久积胸中的一口恶气,手也不痒了,牙也不疼了。他没有继续对鲜卑人动刀,相反还很客气,多次派人带着财物,前往人家地盘喝酒,拉家常。
战争如江湖,就像打擂台,台上输了,台下还可以是朋友。祭肜派出去的人,路没白跑,酒没白喝,话没白说。很快的,鲜卑人就表态了,说愿意归附。紧接着,乌桓人也被打怕了,归顺汉朝。只有北匈奴不吃祭肜那一套,依然躲在遥远的沙漠外,继续和汉朝玩躲猫猫。
现在,该结祭肜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了。如果没有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操劳,就没有汉朝边境的安宁;没有他冲锋陷阵,把边郡外寇降服,刘庄腰板无法硬起来,那什么时候出兵攻打北匈奴,永远是个未知数。
然而这么一个大腕级人物,怎么就吃了败仗呢?
事情是这样的:祭肜率军出塞时,南匈奴左贤王,也在队伍中。不知刘庄安的什么心,左贤王跟祭肜关系,向来紧张,偏偏却安排俩人同一条船上。
祭肜出要塞后,走了九百余里,不要说匈奴人,连个兔子的影都没。他们看到了一座山,左贤王告诉祭肜,我们已到涿邪山了,我们没遇到敌人,可能就是闻风而逃了。这样的话,再往前走也是白搭,不如打道回府吧。
涿邪山,即今天的蒙古国巴彦温都尔山。祭肜抬头看看山,叹息地说道,运气真不好,竟然连个兔子都没后逮到。不过,祭肜撤军。可当他回到塞内时,等待他的是一场恶梦。
祭肜回来后,立即被人弹劾,说他懦弱畏敌。接着,上面就派人来问罪,把他扔到监狱里去了。祭肜彻底蒙了。老子打了一辈子仗,什么时候畏敌过?如果畏敌,除非太阳围着地球转。
这时,人家才告诉祭肜,如果不是懦弱畏敌,您老怎么会还没到涿邪山就班师呢?
祭肜终于醒悟过来了。他到的那座小山,根本就不是什么涿邪山,他是被左贤王算计了。英雄一世,风光一世,大江大河都跨过,竟然倒在一个小人的脚下。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不久,上面把情况弄清楚了,就将祭肜放了,免去太仆职务。纵横江湖数十年,从未像今天这样输得这么惨。出狱后,祭肜越想越悲愤,耻辱难忍,吐血数日,亡世。
二、窦氏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刘庄赞助的这场征伐北匈奴大行动中,仅窦固杀敌有功,成了最大赢家。回来后,他就升官了,被封为“特进”,仅次于汉朝三公。
别看窦固人前台上很风光,其实人家也是走过弯路的。窦固打小喜欢兵法,长大后娶公主,袭父侯爵,刘庄即位后,又被封为中郎将。康庄大道,任君驰骋。一切貌似很顺,可没走跑出多远,他就跌到了一个深坑。
窦氏有限公司自上市以来,产业大,人众,问题也多。窦氏第一代董事长窦融,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当年,刘秀统一天下,邓禹等人纷纷交出兵权,他也不例外,离开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和军队,带领家人到洛阳定居。
在窦融的努力下,不出二代,窦氏产业就做得很牛了。牛到什么程序呢,一句话都可以概括: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两千石。
窦融官衔最大,做过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即一公;窦融被封安丰侯,其弟窦友被封显亲侯,即两侯;窦氏三人娶三公主,最牛的当数窦固,娶的是刘秀的女儿;其他两个,娶的则是刘秀的孙女。即三主公。
所谓两千石,就是部长级干部。窦融做过卫尉,其弟窦友做过城门校尉,窦友死后,窦融儿子窦穆接班,也做过城门校尉;窦氏另一子弟窦林,做过护羌校尉。如果要算后来居上的窦固,其实就是五个部长级高官了。
宦海多风波,投资须谨慎。这个质朴道理,基本上构成窦融一生的处世哲学。但是,他没想到,正当窦氏势力炙手可热的时候,发生了两场变故,让窦氏公司倒闭开门。
这一件事,是窦融堂哥儿子窦林整的。窦林任护羌校尉时,有一次西羌部落一个小头目率人投降。窦林很得意,给洛阳打报告,吹牛说是西羌酋长亲自投降。没想到,不久真正的酋长就来投降了,事情搞得很大,瞒都瞒不住。